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双选)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

A. 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B. 足量的Zn、Fe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 常温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向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反应2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2B.46C.48D.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1)如图1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Y=8;
(3)写出铝在空气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4)如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①根据图中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②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以下是小刚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装配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时,需用到图甲中仪器的有①②④⑥.(填数字序号)
(2)用图乙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a管进.(选填“a”或“b”)
(3)小刚用的高锰酸钾里有杂质(杂质加热不分解),为了测定高锰酸钾的纯度,小刚用图丙所示的量筒来测量产生氧气的体积,为了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他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A.
A.导管口有气泡刚冒出时  B.冒出气泡连续且均匀时   C.检验产生的气体纯度之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押题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架无人机C919客机在浦东机场首飞成功。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押题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B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押题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 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D. 该反应中A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市毕业班适应性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信息分析题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过滤方法可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某天然水中滴加肥皂水,产生白色垢状浮渣,说明该天然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4)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如图。

①0—19℃范围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甲____乙(填“>”、“=”或“<”)。

②40℃时,将80g甲物质溶解在100g的水中,形成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温度降至20℃时有析出晶体,此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2)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以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次加入稀盐酸,仍没有气泡产生.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烧瓶内气压增大,稀盐酸难以完全推入烧瓶中或仪器连接处脱落.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m(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AC.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5)实验II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2345678910
注射器读数/ml60.085.088.089.089.589.889.990.090.090.0
①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80ml,理由是原稀盐酸占有10mL体积.
②根据你的认识,在如图3坐标图中绘制出0~10min生成CO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I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单或便于读数,实验Ⅱ的优点是在密闭体系内反应更加环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