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几种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粗盐中含少量Ca2+、Mg2+、SO42-和泥沙等杂质,现要进行提纯和精制.
(1)操作步骤如下:①加水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填写相应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2)上述(1)中的③用到的玻璃仪器有:A、B、G(填序号).
(3)配置1000g5.85%的NaCl溶液,需58.5gNaCl;在准确称取固体后,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低(选填“偏高”或“偏低”).

分析 (1)根据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提纯的过程分析回答;
(2)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回答;
(3)根据溶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回答.

解答 解:(1)粗盐中含少量Ca2+、Mg2+、SO42-和泥沙等杂质,粗盐精制的过程中涉及常规操作步骤有:
①加水溶解;②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除去沉淀;④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精盐;
(2)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配置1000g5.85%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1000g×5.85%=58.5g;在准确称取固体后,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则所配置溶液溶质质量分时偏低.
故答案为:
(1)过滤,稀盐酸;(2)A、B、G;(3)58.5,偏低.

点评 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和提纯是现在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何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晶体?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2NaOH+MgCl2═Mg(OH)2↓+2NaCl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取少量的溶液B,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3)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CaCO3(填化学式).
(4)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加入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所以溶液中会残留着二者,因此最后得到的氯化钠也不是纯净的.
(5)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在操作④中加入盐酸,至恰好没有气泡冒出后就停止加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C物质20g.
(2)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物质.
(3)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AB物质的溶液.
(4)称取A、B、C三种物质各30g分别溶于100g水配成溶液,当温度控制在大于t1℃小于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物质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16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填序号).
A.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在正极端的玻璃管中产生氧气
C.精确的实验可测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实验证明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元旦”假期,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机的选择”,用加热高锰酸钾进行相关实验.
(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才开始收集,原因是一开始的气泡中含有较多的空气.
【提出问题】“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此时排出的氧气比较纯净”,事实如此吗?
【设计并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测定不同时刻从试管排出的气体中氧气的浓度.
时段氧气浓度变化特点氧气浓度变化范围加热时间气泡特征
逐渐增大21.2%-28.7%1-11s不持续、不均匀
11-16s持续、均匀、快速
快速增大28.8%-66.7%16-34s
逐渐变暖66.7%-86.3%34-80s
趋于稳定86.3%-88.7%80s-135
(3)在加热药品的第①时段后期(11-16s),气泡已经连续、均匀且快速冒出,此时排出气体中氧气的浓度最大只有28.7%左右.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表示排出的氧气已经比较纯净”的说法是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查阅资料】对于初中氧气性质实验而言,氧气浓度只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即满足实验要求即可.
【实验探究】
①取一个氧气瓶,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4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小心地把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立正放好.
③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反思与交流】
(5)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填“不一定”或“一定”)是纯氧.
(6)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7)理论上,上述实验“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是52.6%(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兴趣小组利用不同时机收集的氧气(其中有1瓶预留少量的水)进行试验,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如下
时机1(加热10s)时机2(加热15s)时机3(加热35s)
带火星木条复燃复燃复燃
木炭燃烧木炭变红燃烧,红光剧烈燃烧,白光
蜡烛燃烧燃烧更旺,红光燃烧更旺,白光燃烧更旺,白光
铁丝燃烧铁丝熔成红色小球,有火花产生(红光)燃烧,火星四溅,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燃烧,火星四溅,有较多黑色固体生成
(8)实验表明,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最适宜的时机是加热到35s左右,根据上表中实验现象分析你得出结论的原因:时机3收集的氧气进行的四个实验效果均很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科学家发现,氧气可以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分子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图2是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2中n的值为6.
(2)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硒化钠的化学式为Na2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
溶解度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060.2
NaOH4251109119129145174299
(1)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不能(填“能”或“不能”)相交.
(2)70℃时,等质量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NaOH多,所得溶液中的溶剂是NH4Cl溶液多.
(3)将70℃时的饱和氯化铵、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混合,观察到有刺激性氨味,有气体冒出,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