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蒙阴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一轮验收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 蔗糖是甜的,醋酸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D.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NaNO3、KCl、Na2SO4 B. FeCl3、NaOH、KNO3
C. CuSO4、CaCl2、KOH D. BaCl2、K2CO3、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
(1)探究一:蜡烛熄灭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a.铜线圈隔离了可燃物;b.铜线圈隔绝了空气;c.铜线圈吸热,降温至蜡烛着火点以下。
讨论与交流:经观察分析同学们否定了猜想a和b,理由是___。
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铜圈加热后___ | ___ | 猜想c正确 |
(2)探究二:经过多次上述实验大家发现铜丝表面变黑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炭黑;②___;③炭黑和氧化铜。
(查阅资料):氧化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和水,炭黑不与稀硫酸反应。
讨论交流:铜丝表面产生发炭黑或氧化铜的原因是___(写一条即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许黑色固体至试管中,___ | ___ | 猜想③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目前,宣城市实行河长制,加强河道治理,美化城市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在河中安放增氧设备
B. 选育适当的水上绿植
C. 加强沿河废水排放检测,达标后才能排放
D. 向河中倾倒垃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_______试剂可制H2。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 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二氧化碳,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NH3),应选择的制备和发生装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2019届九年级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B. 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 铼的元素符号是Re D. 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都不正确的是( )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固体减轻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可能使用同一套装置
③分子、原子、离子都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C60的化学性质由C60分子保持
④只含有一种元素的一定是纯净物
⑤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⑥炒菜时油锅着火,放入较多蔬菜和用锅盖盖灭都能使火熄灭,其灭火的主要原理不同
A. ①②④⑥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A. 胆矾检验水 B. 食盐水消毒伤口
C. 盐酸除铁锈 D. 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