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氢氧化钠的片状固体放在表面皿中,离开实验室,一天后进行观察.
【发现问题】原来的片状固体变成了白色粉末状固体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状固体物质是什么?
【建立假设】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来完成以下实验,把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方法及操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有气泡产生______
【反思与思考】
(1)有人分析,该白色粉末也有可能为______.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潮解,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中含有______,
(3)有人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你认为上述实设计是否严密?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4)将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全部变为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5)将20g不纯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14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分析:【建立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猜想;
【设计实验】根据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
【反思与思考】(1)根据氢氧化钠可能是部分变质分析;
(2)根据潮解的定义分析: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的现象;
(3)利用反应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有关原理解决该问题,假设使用该装置则反应时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左边的物质质量增加,天平不会平衡;
(4)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可利用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钠的变化关系,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5)在本题中首先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求硫酸钠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硫酸钠的质量求氢氧化钠和硫酸的质量,再根据硫酸的溶质计算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建立假设】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来检验含有碳酸根离子;故为:
实验方法及操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
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有碳酸钠存在
【反思与思考】(1)若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则表示固体只有碳酸钠,若是部分变质则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的现象叫潮解,因此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3)在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同时,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加,导致天平不会平衡,因此设计不严密;
(4)为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而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使变质形成的碳酸钠再转化为氢氧化钠,为不引入新的杂质所加氢氧化钙溶液要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5)解:142g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质量:142g×10%=14.2g
设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42
x     y 14.2g
=  x=8g
=  y=9.8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8g;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故答案为:【建立假设】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及操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
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碳酸钠存在
【反思与思考】(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2)水蒸气;(3)该设计不严密,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加,使结果不准确;(4)Na2CO3+Ca(OH)2=CaCO3↓+2NaOH;
(5)解:142g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钠的质量:142g×10%=14.2g
设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142
x     y 14.2g
=  x=8g
=  y=9.8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是8g;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以及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说明氢氧化钠易变质的性质,另外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的性质,综合性较强,要求要对常见的酸、碱、盐等的性质熟练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7、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把氢氧化钠的片状固体放在表面皿中,三天后进行观察.
发现问题:三天后片状固体变成白色粉末状固体了.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状固体物质是什么?
建立假设:该固体可能是
Na2CO3

设计实验:请你来完成以下实验,把相关内容填写在表格中.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还想知道,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小明取该固体少量置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充分溶解,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发现酚酞变红色,他由此得出结论:固体中还存在氢氧化钠.你认为该结论正确吗?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请你再设计一个方案证明固体中确实有氢氧化钠的存在: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氯化钙溶液至过量,再滴酚酞,若显红色,则还有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心处产生了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CO2).小光猜测白烟是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搜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变浑浊
,不可
;水蒸气是
体;石蜡是白色固体,可

(2)查阅有关资料:烟是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沸点都很低,很易汽化和液化.
(3)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变浑浊
.小亮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CO2).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小光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水蒸气
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染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
小明
小明
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
小亮、小光
小亮、小光
的假设.
【结论与解释】
(4)由以上探究可知:
小明
小明
的猜想是正确的.
(5)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原因是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王馨悦同学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程后乐同学发现自己的铜制眼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顾浩宇同学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发生反应.
[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碱石灰能吸水与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较长时间,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氧气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H2O+O2+CO2=Cu2(OH)2CO3
2Cu+H2O+O2+CO2=Cu2(OH)2CO3
化合
化合
反应.
[得出结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氧气
氧气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
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
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象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精英家教网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①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4)再提出问题:“铜绿”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呢?设计与实验如图:
精英家教网
①对试管内的绿色固体加热,至完全分解.观察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加热后生成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③取少量上述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洁净的铁丝.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综上写出铜绿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④如果将B、C两装置对调,行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只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占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
 
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
 
的猜测.
【解释与结论】(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
 
的猜测是正确的.
(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
 

【反思与评价】
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
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
 

也许你对该小组的探究活动也有所思考,你思考的问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