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氧炔焰焊接
B.
 植物光合作用
C.
  古青铜器锈蚀
D.
      用潮汐能发电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氧炔焰焊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古青铜器锈蚀有新物质铜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潮汐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和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如图1所示,填写相应的元素符号:

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把铁刀变成铜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2)兴趣小组同学用氧化铜与足量的炭粉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与讨论】
①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K,加热至一定温度使之反应,用气囊收集气体样品.
③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如图3所示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c.

【实验验证】
将除尽二氧化碳后的气体样品干燥,仍然用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固体应选用氧化铜,B中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体出现了红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气体样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实验反思】
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则反应时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河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B.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C.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和双氧水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提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但原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用足量的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两种碱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H2(HCl):依次通过足量硝酸银溶液→足量浓硫酸
B.CO2(CO):点燃
C.NaCl固体(泥沙):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KCI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亚硝酸钠(NaNO2)常用作食品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但食品中的亚硝酸钠含量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钠具有咸味,外形和食盐很相似,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建筑行业常用亚硝酸钠作水泥添加剂.近年来,在建筑工地多次发生误将亚硝酸钠当作食盐食用导致中毒的事件
(1)请设计方案鉴别氯化钠和亚硝酸钠两种固体物质,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实验步骤:把两种物质分别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再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一种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一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无明显现象的溶液中,原物质是亚硝酸钠,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中,原物质是氯化钠.
(2)如图1所示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60℃时,KNO3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NO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60℃时,取NaNO2和NaCl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饱和溶液的物质是NaCl(填“NaNO2”或“NaCl”).
③点P的表示的一条意义是60℃时,硝酸钾和亚硝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3)如图2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搅拌,充分溶解.简述你在试管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硝酸钾固体逐渐溶解,氢氧化钙固体逐渐增多,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O═2HCl+O2↑,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1+2B.+2-1C.+1-1D.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a是分液漏斗 ②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若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④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在D装置右端的导管口放一盏酒精灯 ⑤A中的稀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