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

分析 A.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B.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C.一般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升高或降低;
D.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

解答 解:A.可燃性气体如果不纯,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
B.将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故正确;
C.水灭火,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缓慢氧化的概念、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化学教与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1)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① ② ③
化学式或
离子符号
N2
化学名称氢氧根离子碳酸氢钠
(2)若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表,其中A和B在常温下呈气态,C在常温下呈固态.A和B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2$\frac{\underline{\;点燃\;}}{\;}$2S↓+2H2O(A、B、C、D均用化学式表示).
物质ABCD

微观
示意图
(3)某同学学习分子和原子后,在家中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先用肥皂膜套上空瓶口(瓶中为空气),然后把瓶子放在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其变化如图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实验现象说明了物质受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探究水的组成 证明石墨有导电性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选项 A B CD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桌上现有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现将其放入一干净的烧杯M中,加入足量的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讨论猜想】进过分析,针对白色粉末的组成,大家提出如下猜想:
小红:氢氧化钠、硫酸钠;  小华:氢氧化钠、碳酸钠;
小明:碳酸钠、硫酸钠;    小亮: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
【实验探究】四位同学共同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A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有气泡产生.小红
的猜想不正确
 2.另取烧杯M中的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B中,向其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小亮的猜想正确
 3.继续向试管B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一部分消失,并生成气泡
实验完毕后,同学们将试管A、B中的物质倒在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有HCl和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04g该溶液于烧杯中,加入1g稀硝酸溶液酸化,无任何现象,然后将3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分三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过滤、称量(实验中物质的质量损失忽略不计),数据如表:
  第1次第2次 第3次 
 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g 1010 10 
 过滤后溶液的质量/g 105105 111.7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BaCl2+H2SO4═BaSO4↓+2HCl)
(1)该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23.3g.
(2)该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试管;
(2)实验室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C或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选择AC装置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撤导气管离开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已知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硫酸铜与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C或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表:
反应时间(秒)0255075100125150175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048121620242832
pH13.213.012.712.412.17.02.01.61.3
温度(℃)36.937.538.038.538.839.239.038.838.6
(1)观察如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125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如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盐酸量增加,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增大,溶液温度上升;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所以温度又会下降.
(3)结合如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填“>”“<”“=”).
(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温度升高到t2℃时,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2.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降温(或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