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用B.用焦炭冶炼金属
C.用石墨制铅笔芯D.用活性炭吸附气味和色素

分析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这些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焦炭来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能把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这一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的性质,这一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气味和色素,这一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钙:CaO2B.氧化镁:MgO2C.氯化铝:AlClD.硝酸钾:K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1)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2)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3)丙同学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4)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填代号),理由是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B.氧分子间的距离减小
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亚铁离子3Fe2+
(2)四个氮原子4N
(3)含有+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SO3
(4)3个水分子3H2O               
(5)2个氢氧根离子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2HB.H+C.2H2D.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物;C的溶液常用于检验D物质.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写出D、E物质的名称:D二氧化碳;E一氧化碳;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A→D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C→A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李在实验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混合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填字母)和E进行组装.
(2)小红用装置B和D(填字母)进行组装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名称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3)若要排尽F中的空气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b(选填“a”或“b”)嘴通入.
(4)G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分液漏斗能够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