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A.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或天然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
2CO+O22CO2;2H2+O22H2O ;CH4+2O2CO2+2H2O
(1)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相同条件下,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
(2)家庭煤气管常用硬质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管,塑料管属于_______材料。
(3)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等的某些性质见下表: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
熔点/℃ | -183.3 | -189.7 | -183.4 |
沸点/℃ | -88.6 | -42.1 | -0.5 |
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个一氧化碳分子──2Co B. 结构示意图为的粒子:Mg2+
C. FeCl2中Fe元素的化合价: D. 2个氢原子: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实验一】
实验组 | 甲组 | 乙组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产生蓝色沉淀 | 产生蓝绿色沉淀 |
⑴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Ⅰ.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
Ⅱ.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
【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实验二】
实验步骤 | 主要实验操作 | 现象及结论 |
① | 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 | 得到蓝绿色沉淀 |
② | 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 | 无明显现象 |
③ | 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沉淀产生 |
④ | 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 |
⑤ | 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试剂X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
【解释与结论】
⑵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
⑶步骤④中的稀盐酸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⑷步骤⑤中滴加的试剂X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⑸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
①过滤,取蓝色淀于试管中;
②滴加______,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
③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①~⑤。
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⑹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____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
⑺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请从曲线图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是按照以上__________(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实验前烧杯中溶液的pH值________7(填 >、< 或 =)。
(2)图中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过量铁粉,请写出写出产生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