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分析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F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分析、思考、实验)钠放入溶液中产生的气泡,应该是______;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滤液B中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有和NaOH猜想
:有和
猜想:_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或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
方案二: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 方程式为:______ | 猜想 |
方案三:取滤液B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 现象为:______ | @@@/ |
(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三不可取,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南宁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题型:单选题
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
B. 石墨烯的硬度小于金刚石
C. 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D. 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图1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②有Zn (NO3)2、AgNO3③有 Zn (NO3)2、Cu(NO3)2
④有Zn (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填标号),其理由是:_____.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少量固体B, 滴加_____ | 有气泡 产生 | _____ |
(3)图2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并制取_____;试写出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其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将该气体10 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 10 g B. 13.4 g C. 30 g D. 4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为全球性节能减排设立了时间表,全球将迎来“低碳时代”.中国政府承诺: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到2020年实现减排40%以上.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无关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 B. 大力开发新能源
C. 大力推进城市公交事业 D. 使用无磷洗衣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A. 二氧化碳 B. 单质碳 C. 碳元素 D. 所有含碳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