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 | 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 |
| B. |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 C. | 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 D. |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 |
专题: |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分析: | A、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磷的性质分析. B、氨水具有挥发性,因为氨气分子的不停的运动;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 C、丙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不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一氧化碳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 |
解答: | 解:A、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并由此推出灭火的方法;故A合理; B、该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B合理; C、该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瘪,可判断二氧化碳溶于水,因为没有指示剂的存在,所以不能说明生成碳酸;故C不合理; D、该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合理. 故选C. |
点评: |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和判断,考查学生实验的观察能力、实验的分析能力.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C.CO和CO2都能用于灭火 D.CO2可作为气体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的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粒变化,其中
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Y、Z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1∶1∶1 B、1∶2∶1
C、2∶1∶2 D、4∶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事实 | 解释 | |
A | 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空气容易压缩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B |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
C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D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职责.下列认识或行为合理的是( )
| A. | 氢气是比天然气更理想的燃料,应不惜一切代价尽早推广使用 |
| B. | 大力提倡生态农业,禁止化肥和农药的生产 |
| C. |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直接用工厂排放的废水灌溉农田 |
| D. | 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综合开发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应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完成下表:
物质化学式 | 性 质 | 用 途 | |
例子 | CO2 | 在一定温度下能形成固体 | 制作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1) | 在空气中可燃烧 | 可作为火箭发射燃料 |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我市中考化学需进行实验操作考试.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凯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指出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凯抽到的是 考题(填实验名称);
(3)以下是小凯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凯得了3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 ;
Ⅰ.检查装置气密性Ⅱ.加入药品Ⅲ.收集气体Ⅳ.气体验满Ⅴ.洗涤仪器,整理表面
(4)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若增加 (填一种玻璃仪器名称)还能组装成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