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仅仅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组成的部分物质和用途.

(1)钠蒸气灯和镁闪光灯的发光原理不同.镁在通电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强光,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属于BC(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3)青霉素(C16H18N2O4S)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由5种元素组成.
(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5)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 (1)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解答;
(2)根据物质的分类类别解答;
(3)根据青霉素的组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解答;
(5)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解答.

解答 解:(1)镁在通电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故属于化学变化;
(2)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属于氧化物,故属于化合物;
(3)磷肥是含有磷元素的化合物,
(4)青霉素的化学式C16H18N2O4S;可知青霉素由5种元素组成;
(5)次氯酸钠(NaClO)中钠为+1价,氧为-2价,设氯的化合价为x,则:(+1)+x+(-2)=0,故x=+1;
(6)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化学;(2)BC;(3)5;(4)+1;(5)化学性质稳定.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内容繁琐,但基础较强,需熟练掌握初中化学中所学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无晶体析出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D.t2℃时,100g甲物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按要求从氢气、二氧化碳、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钠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理想的清洁高效能源H2 
(2)可做干燥剂的酸H2SO4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 
(4)能溶于水的盐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水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不变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由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将19.9g含氢氧化钠的碳酸钠固体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3)欲将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配制成20%的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制作糕点常用Na2CO3或NaHCO3作膨松剂,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1)溶解度比较: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2)已知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3)常温下,浓度相同的Na2 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探究一】NaHCO3和Na2CO溶解度差异的探究.
小方同学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现象区分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x可能是A.
A.2    B.0.96    C.0.5    D.3
【探究二】Na2CO3和NaHCO3鉴别探究
【猜想与假设】
(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一)所示):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
(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二)1、图(二)2).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Ca2+、HC${{O}_{3}}^{-}$、OH+
【探究三】测定某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保证NaHCO3全部分解.
【方案二】利用如图(三)装置进行实验,装置B中放有样品(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称取样品10g,加到装置B中;(3)称量装置B、C、D的质量(含药品);(4)连接装置;(5)加热;(6)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7)再次称量装置B、C、D的质量(含药品).【数据记录】
装置B装置C装置D
实验前物质的质量/g180.0200.0122.2
实验后物质的质量/g176.9201.5124.8
【问题回答】
①如图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装置C中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右侧导管伸入液面以下.
②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若没有装置A,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讨论分析】
小红同学认为,表格中三组数据都可以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但小张认为不能用C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其理由是装置A中逸出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改进方法:在装置A、B之间增加一个浓硫酸的干燥装置.小王又认为用装置D的质量差会偏大而影响计算,应增加一个操作:连接D装置前,缓缓鼓入空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
【数据处理】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赞成应该利用表格中的装置B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84%.
【拓展应用】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加热方法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D.硫离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化学式书写规范的是(  )
A.氧化镁mgOB.硫酸铜cuSO4C.五氧化二氮N2O5D.氦气H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Na+、K+、Cl-B.Ca2+、K+、Cl-、CO32-
C.Fe2+、CO32-、K+、Cl-D.Al3+、Ag+、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