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
(1)考古工作者发现铁质的出土文物往往锈蚀严重,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清除铁锈,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制造铁轨的材料是合金钢,主要原因是合金钢具有_____的优越性能(要求只答一条)。
(3)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两个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
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
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原因是_____(用文字说明)。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情况可能是_____〔填写序号)。
①A13+②A13+、Fe2+③A13+、Fe3+④Fe2+、Cu2+⑤A13+、Fe2+、Cu2+
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 Fe2O3+6HCl═2FeCl3+3H2O 。 硬度大(或机械强度好、或韧性好等) 实验Ⅱ中硫酸铜溶液有剩余,而实验Ⅰ中的铁粉又能与实验Ⅱ中剩余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②⑤ 【解析】(1)铁在与氧气、水共存时会发生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 (2)合...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定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化学反应 | 符号表达式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①__________________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②_____________ |
(2)填写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含义:
内容 | ③ | ④ | ⑤ | |
化学符号 | 2Fe | ____ | ______ | |
表示含义 | ______ | 1个钠离子 | 1个氯离子 | 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属于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海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每年的运动会中,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会随即对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化学式为,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处理,下列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氯乙烷属于氧化物 B. 氯乙烷由碳、氢、氯原子构成
C. 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5:1 D. 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解析】A、氯乙烷中没有氧元素,故不可能是氧化物,故错误; B、氯乙烷的化学式是,氯乙烷是有机物,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故氯乙烷是由氯乙烷分子构成,故错误; C、氯乙烷的化学式是,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故各元素的质量比不可能是2:5:1,故错误; D、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5:35.5=24:5:35.5,故氯乙烷中氯元...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 若有17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
C 【解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有2种氧化物丙和丁,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设:生成丁的质量为x, 4...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必须粘贴的安全标志是( )
A | B | C | D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汽油是无毒没有腐蚀性也没有放射性的易燃物,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除去CO中的CO2,并回收CO | 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 |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铜粉 | 鉴别NH4NO3、CuSO4和NaCl三种白色粉末 |
实验设计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他们都与氧气接触,都获得了相同的温度,但是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推知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白磷的温度相同,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故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2018届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
①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 如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③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_____)。
A. 氧化物 B. 酸 C.碱 D.盐
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碳酸氢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4)(假设与猜想)猜想I:能与盐酸反应
猜想lI: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5)(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_________生成 | 猜想I成立 |
实验二: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II成立 |
实验三: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 澄清液体又变浑浊 | 验证了资料描述 |
根据验证实验写出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讨论与反思)
该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他们不但发现了新的物质,还了解了它的一些性质,并对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中溶洞与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CO2+Ca(OH)2==CaCO3↓+H2O D Ca(HCO3)2CaCO3↓+H2O+CO2↑ 气泡 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解析】(1)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2018届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食盐水 B. 豆浆 C. 冰水混合物 D. 水泥砂浆
C 【解析】A、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错误; B、豆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故是混合物,故错误; C、冰和水都是由水组成的,故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故是纯净物,故正确; D、水泥砂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故是混合物,故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毕业班第五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春节期间,部分同学对用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
(1)下列有关固体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固体酒精的各种分子间没有间隔 B.固体酒精就是酒精的固体物质
C.固体酒精中各种成分仍保持各自的性质 D.固体酒精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2)通过化学的学习,小芳知道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他想用实验检查一下春节用剩的工业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再取上层清液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
(3)小芳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严重的问题,理由是______。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往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4)要想熄灭火锅里的工业酒精,可用盖子盖上,其主要原理是______。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C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稀盐酸、CaCl2或BaCl2、Ca(OH)2或Ba(OH)2等 有气体逸出或有沉淀生成均可 B 【解析】 (1) A.分子间都是有间隔的,和状态无关,错误; B.固体酒精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是含有酒精的混合物,错误;C.形成混合物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物质的种类和...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