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水和溶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蒸发水.
(2)海水淡化可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状况.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可行的是C.
A.用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B.用降温的方法将海水变成淡水
C.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
(3)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将100g40℃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NaCl> KNO3(“>”、“=”或“<”)
②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盛有KNO3的烧杯中需要加入更多量的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海水蒸发能得到食盐;根据淡化海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依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蒸发水分,故填:蒸发水;
(2)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不能使海水淡化,错误;
B.用降温的方法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盐类物质,不能将海水变成淡水,错误;
C.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能得到淡水,正确;
故填:C;  
(3)①100g40℃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钠溶液含有的水多,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且水的质量不变,故所得溶液的质量是氯化钠大于硝酸钾,故填:>;
②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加水,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硝酸钾需要水的量多,故填:KNO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图①装置制取气体的适用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2)图③装置相比图②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3)实验室不宜用镁来代替锌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主要原因是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实验操作(或“镁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4)实验室若用图④装置收集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B.蒸馏水C.番茄酱D.泥沙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图象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B.
用等质量Mg和Fe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C.
用等质量石灰石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试管;②量筒.(每空1分)
【反应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c→b→d           
【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物质性质时的连续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只有步骤2有操作错误
B.步骤3发生的反应是Cu(OH)2$\frac{\underline{\;\;△\;\;}}{\;}$CuO+H2O
C.步骤2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D.步骤3观察到蓝色浑浊变为黑色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①:甲溶液中观察到现象A,
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步骤②:底部有白色沉淀
步骤③: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科学探究】
(1)碳酸钠属于盐(选填“酸”、“碱”、“盐”)类物质,其水溶液显碱性.
(2)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甲溶液是碳酸钠;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步骤①乙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钙.
(3)根据步骤③实验现象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定量分析】
(4)已知酚酞与硝酸银不反应,同学们利用反应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来测定某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该硝酸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人类创造肥皂的历史至少已有2300年了.早期的文明古国将肥皂用作染发剂或药物,直到公园100-199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肥皂有去污作用,可用作清洗剂.起初人们利用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产生的碱液与油脂反应制造肥皂.大约到了1790年,法国科学家Nicolaos Leblanc发现碱可以用普通的食盐和水制得,这一发明使制皂变得更为容易.
    肥皂溶液显碱性,它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纳(如硬脂肪酸纳C17H35COONa),它是通过酸(如硬脂酸C17H35COOH)和碱反应而得到的产品.
    肥皂有许多种类,如:加入Na2CO3等物质后的白色洗衣皂去污能力更强;在肥皂中加入硫磺即得到具有消炎、杀菌、控油作用的药皂-硫磺皂;香皂则是在肥皂中加入某些香料制成,其碱性较弱,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
(1)若用硬水洗衣服,当肥皂溶于水后产生的现象是泡沫少,浮渣多;
(2)硬脂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8;
(3)有皮肤病的人适宜使用的肥皂是硫磺皂;白色洗衣皂中与去污能能力增强有关的离子是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2016年2月6日凌晨3:57:26,在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大楼倒塌及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往往会发生灾后疫情,为了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C2H4O3)、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
C.过氧乙酸为有机物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