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
[资料]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钠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呈中性。
(1)依据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②中得到白色沉淀A与无色溶液B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B的p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l3 过滤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B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复分解反应
【解析】
固体物质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说明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钠或硫酸钠或两者都有,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或硫酸钡或两者都有;过滤后的溶液pH大于7,说明反应后溶液显碱性,因为氯化钡溶液足量,故碱性的物质不可能是碳酸钠,只能是氢氧化钠;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有气体生成,说明白色沉淀A中含有碳酸钡,故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依然有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A中含有硫酸钡,故原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1) 固体物质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含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说明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2) 步骤②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步骤②中得到白色沉淀A与无色溶液B的操作是过滤;测定溶液B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B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3)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硝酸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__________(只需写1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__________(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2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实验时应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
B.激光手电给铁粉燃烧提供热量
C.实验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变小
D.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浸入水中,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
(3)CuO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4)酒精灯加上网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向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品红溶液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后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小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分 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烟台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海洋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材。鱼虾富含的______________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海带富含的______________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2)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但海水的pH也在逐渐减小,同时软体生物的贝壳也在逐渐软化、变薄和缩小。“海洋酸化”的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3)从海水可制备纯碱,其流程如图1所示:
①粗盐水中主要含有的可溶性杂质是CaCl2、MgSO4,可加入下列物质:a.适量的盐酸;b. 过量的Na2CO3溶液;c.过量的Ba(OH)2溶液,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则加入这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后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可制得纯碱。请写出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如图2所示的流程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根据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步骤I通过-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Ⅱ、Ⅲ、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步骤Ⅲ发生了中和反应
D步骤V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所示转化关系如图,其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已知A、B均为黑色粉末,C、D、E常温下呈气态,且C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回答下列问题:(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物质E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D转化为E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下图的5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农业上常用A与B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小型化工厂常用A与E的反应制取烧碱,C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请回答:
(1)B物质的化学式是 。
(2)针对金属C,写出一条防锈措施: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E反应 ;C与D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