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瓶B.纯棉衣服C.陶瓷盘D.羊毛围巾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B错误;
C、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法进行了探究.
(1)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制取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实验前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气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该收集气体的方法利用的气体的物理性质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4)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5)实验结束后过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可以(可以、不可以)继续做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硬水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下列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蒸馏B.煮沸C.沉淀D.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Mg(NO32、Cu(NO32和AgNO3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Fe(NO32、Cu(NO32、Mg(NO32.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我校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中走进了顺义现代农业园,中心区主要展示农业高科技产品,利用水培技术建立空中花园,形成立体种植.园区生产过程应用到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如营养液的配置、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来选种等.工作人员要配制100g 20%的NaCl溶液,请你帮助他们解答以下问题.

(1)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20g.
(2)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左盘中增加氯化钠.
(3)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度.
(4)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②①③(填数字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温度.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同学们发现将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NaOH能与HCl发生中和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实验1.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呈红色
实验2.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振荡.红色逐渐消失.NaOH与HCl能反应.
【解释与结论】写出NaOH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讨论,小玲同学认为呈碱性,小生同学认为呈中性,小柏同学认为也可能呈酸性,最后同学们否定了小玲同学的说法,其理由是红色逐渐消失;欲进一步确定实验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其操作是用试管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B.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
C.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氧化铝(Al2O3)、氮化铝(AlN)都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矿业生产和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氮化铝的制备并测定其含量的实验.
 
【实验一】制备氮化铝
【资料1】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NO2+NH4Cl═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Al2O3+3C+N2$\frac{\underline{\;高温\;}}{\;}$2AlN+3CO
试回答:
(1)氮化铝(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2)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检验装置气密性,加热片刻后即可移去酒精灯,不需继续加热,其理由是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上述实验装置中存在一些不足,请指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3)在制取氮化铝时由于反应不完全,所得氮化铝产品中的杂质除氧化铝之外,还可能含有C(填化学式).
【实验二】氮化铝含量测定
【资料2】有关氮化铝(AlN)、氧化铝和偏铝酸钠(NaAlO2)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AlN+NaOH+H2O═NaAlO2+NH3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定性分析】
(4)步骤一:小红取C装置中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固体逐渐消失,并得到无色溶液,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该样品中含有氮化铝.
步骤二:小亮继续在上述无色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出现白色沉淀,于是他认为样品中一定还存在氧化铝.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不正确,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定量测定】.

【资料3】氨气的溶解性:极易溶于水,但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CCl4)和碱性溶液等.
(5)图2装置通过测量氨气的体积从而测定氮化铝的含量.现有如下操作:a.往广口瓶中放入适量的氮化铝样品;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c.检验装置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X液体的体积.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cabd(用a、b、c、d字母表示).
(6)图2中X液体可能为B.
A.水       B.四氯化碳        C.氢氧化钠溶液
(7)图3装置则是通过测定吸收氨气的质量从而测定氮化铝的含量.现进行如下操作:取氮化铝样品10克进行实验,若烧杯中物质增重3.4克,则该样品中氮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图3所示方案会导致该样品中氮化铝含量测定结果偏低,为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度,若不改动装置,可采取的措施是反应结束后,向烧瓶内继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装置内残留气体排出,被烧杯中的硫酸充分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