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B.
探究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D.
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分析 A、根据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的溶解性进行回答;
C、根据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个冷碟,碟上出现黑色粉末,说明有碳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因为装置中有导管和外界相通,实验中不会观察到U型管左侧的液面下降,右边的液面上升,不能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色,是因为氨气分子不断的运动,当部分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能够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除去NaOH中混有的碳酸钠滴加足量盐酸、蒸发
C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D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结合下图(A-E)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气体发生装置B(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若将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盛装浓硫酸(填试剂名称)的D装置,可以得到干燥的CO2气体.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实验结束后,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主要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 (填操作名称),第二步使用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取NH3.NH3是一种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那么,收集NH3的装置为上图中的E(填字母).
(4)将E装置改为图F,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CO2和水接触,避免CO2溶于水中,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汽油容易挥发,是因为汽油的分子容易变小
B.矿石可以被粉碎,是因为分子可以再分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根据下表信息,完成表中空格:
化学符号2Fe3Fe2+K$\stackrel{+7}{Mn}$O4
符号意义2个铁原子3个亚铁离子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燃着的烟头能引发森林火灾,是因为烟头能(  )
A.产生氧气B.改变草木的可燃性
C.使草木的温度上升到着火点D.降低草木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的结论
B.该实验能看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C.该实验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
D.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环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