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端午节前,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粽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颜色翠绿的粽叶是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人吃了用这种粽叶包的粽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请你说说,你所了解的硫酸铜:硫酸铜的晶体俗称胆矾.将其研磨为粉末发生了物理变化.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硫酸铜的晶体俗称胆矾.将其研磨为粉末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酸铜溶液为蓝色.
故填:胆矾;物理;蓝.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但不法商人把它添加到饮用品当中,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已知“塑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学式为C24H38O4,有关邻苯二甲二辛酯说法错误的是(  )
A.“塑化剂”是由C24H38O4分子构成
B.它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分子中共有66个原子
D.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两个小题.
小婷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两袋食盐,一袋标明是加碘盐,另一袋标明是低钠盐(一种含有氯化钾的盐).小婷看了包装后想:这两种盐哪一种更咸?于是她开始了探究.
(1)小婷认为可以将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了.对于小婷的这种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C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得出结论
(2)按照小婷的想法进行探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B
A.取用盐的质量   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  C.取用水的质量   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巨大压力.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B.合理和综合利用煤与石油
C.大力提倡用木材作燃料
D.积极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回答下列问题:
(1)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是影响空气质量的罪魁祸首,如煤其中的杂质硫燃烧时生成,该气体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
(2)我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运河治理效果,用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对水样进行过滤(填实验操作),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用活性炭(填物质名称)除去水中的少许臭味;用肥皂水(填物质名称)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在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庆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共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来回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实验开始前,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做实验之前,同时向内推动活塞,活塞都弹回原位,这说明装置不漏气.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
(3)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表达式2Cu+O2$\frac{\underline{\;\;△\;\;}}{\;}$2CuO.
(4)小庆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  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铁、铝、铜是人类使用广泛的三种金属.
①将铁和铜同时投入稀盐酸中,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则B是铜(填“铁”或“铜”).
②只用一种试剂验证铁、铝、铜的活动顺序,这种试剂是A(填字母序号)
A.FeSO4溶液
B.Al2(SO43溶液
C.CuSO4溶液
③铁在空气中容易发生锈蚀,为防止自行车的支架、链条等构件锈蚀,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涂油等(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水对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请填下列空白: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2)通电可使水分解,在两极上可分别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现象说明水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如图为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当a=10时,该粒子是原子.
(2)当a=9时,该粒子是阴离子(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