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稀盐酸(浓度为12.3%)与块状石灰石制取CO2,并完成CO2的性质探究,小强同学完成实验后,观察到发生装置中还存在块状石灰石,但已无气泡产生,他认为废液中已无盐酸。老师告诫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结论,让实验说话。
[问题引入]小强同学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2,证明溶液显_______________性,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小林同学接着发问:剩下的块状石灰石中是否含有CaCO3呢?带着疑问,小林同学取出废液中的石灰石,洗净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度为12.3%的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发生装置中盐酸与石灰石都有剩余,为何观察不到反应现象呢?
[猜想与假设]小强猜想:石灰石的颗粒太大,与盐酸接触不充分,观察不到现象;小林猜想:盐酸浓度太低,观察不到现象。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老师及时向小强同学提供了纯净的粉末状碳酸钙,他取少量的粉末状碳酸钙于试管中,加入2mL废液,立即产生气泡。小林同学则是将废液中的石灰石洗净置于试管中,加入2 mL浓度为12. 3%的盐酸,也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依据[实验验证]中的现象,发生装置中盐酸与石灰石共存,却观察不到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另取适量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①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 盐酸没有反应完 剩余的块状石灰石中还含有CaCO3 盐酸浓度太低,同时石灰石与盐酸接触不充分,造成反应速率过慢,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解析】
[问题引入]
取废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即盐酸没有反应完;取出废液中的石灰石,洗净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度为12.3%的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可得到的结论是石灰石中仍含有碳酸钙;
[实验结论]
依据[实验验证]中的现象,发生装置中盐酸与石灰石共存,却观察不到气泡的原因是盐酸浓度太低,同时石灰石与盐酸接触不充分,造成反应速率过慢,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拓展延伸]
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氯化氢的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当pH=7时,氯化氢完全反应,然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此反应过程中,溶液呈中性,pH=7,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①BC段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D段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不再参加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增强。所以加入Na2CO3溶液增多,pH升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6%
C.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不必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就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分别是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 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与D的溶液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有关反应中有蓝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化学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对应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__________________(从A到E中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装置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F干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_____端进入(填“a”或“b”)。
(5)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固体还有剩余,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C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图2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根据图1可知,室温时,_______(选填“甲”“乙”或 “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a”“b”或“c”)。
(3)t1°C时,曲线a代表的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4)t2° 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各学校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作,为工作人员配发了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次氯酸( HC1O)。
(1)标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很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过氧乙酸杀灭病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稀盐酸(浓度为12.3%)与块状石灰石制取CO2,并完成CO2的性质探究,小强同学完成实验后,观察到发生装置中还存在块状石灰石,但已无气泡产生,他认为废液中已无盐酸。老师告诫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结论,让实验说话。
[问题引入]小强同学用pH试纸测得废液的pH=2,证明溶液显_______________性,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小林同学接着发问:剩下的块状石灰石中是否含有CaCO3呢?带着疑问,小林同学取出废液中的石灰石,洗净放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度为12.3%的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发生装置中盐酸与石灰石都有剩余,为何观察不到反应现象呢?
[猜想与假设]小强猜想:石灰石的颗粒太大,与盐酸接触不充分,观察不到现象;小林猜想:盐酸浓度太低,观察不到现象。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老师及时向小强同学提供了纯净的粉末状碳酸钙,他取少量的粉末状碳酸钙于试管中,加入2mL废液,立即产生气泡。小林同学则是将废液中的石灰石洗净置于试管中,加入2 mL浓度为12. 3%的盐酸,也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依据[实验验证]中的现象,发生装置中盐酸与石灰石共存,却观察不到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另取适量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①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活动小组利用数据采集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ɑ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
B.该实验是将稀硫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常见物质:白醋、纯碱、苛性钠、小苏打、硫酸铵,其中属于碱的是_____(填上述物质)。将少量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碱溶液中,溶液变_____。
(2)如饮食不当,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服用含有下列哪种物质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胃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A NaOH
B Na2CO3
C Al(OH)3
(3)某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杂质:B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校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杂质成分,探究过程如图(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用_____操作方法,可将上述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与溶液分离,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写出杂质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