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

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________ .

增大;20℃~40℃;NaCl 【解析】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影响进行解答。 (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温度在20℃~40℃范围之内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入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

(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1)2Mg+O22MgO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试题(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科学探究题

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某同学取“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1)探究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2)探究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知猜想________(填“Ⅰ”或“Ⅱ”)成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交流讨论)

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_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如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C是________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Fe>Cu>Ag

温度达到着火点Ⅱ2Al+3ZnCl2=3Zn+2AlCl3除去表面的氧化物DCuSO4溶液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银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解析】 探究一:“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探究二:【进行实验】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C.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出火场

D. 酒精泼洒桌面燃烧,迅速用水浇灭

C 【解析】 A、根据电器着火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被困火灾区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快速逃出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错误;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可以生成CO和H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天然气的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上述物质中,生成物C与D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草酸(H2C2O4) B. 甲醇(CH3OH) C. 尿素[CO(NH2)2]

(4)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 水)

KNO3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如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________℃.

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该温度下,将20gKNO3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C+H2O CO+H214:3C20~40;31.6g;65.8g;升温 【解析】 (1)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可以生成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2)由微观反应过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上述物质中,生成物C与D的质量比为28:6=14:3; (3)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尿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表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

40

45.5

A. 20℃时,100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g

B. 任何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都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C. 4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2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 将6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D 【解析】 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指的是在20℃时100g水中溶解氯化钾34g达到饱和,即134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而不是100g溶液,故A错误;B、饱和溶液只能指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对其他的固体来说,也许是不饱和的,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B错误;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是4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比20℃的KCl饱和溶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A. 氢氧化钠固体 B. 硝酸铵固体

C. 氯化钠固体 D. 生石灰固体

B 【解析】 饱和KNO3溶液在加入某物质后析出,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K+ 或者是NO3-,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发现符合的只有B选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我国多使用铁锅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性;专家建议市民多食用动物肝脏、芹菜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铁,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这里的“铁”是指(填字母)________.

A.原子    B.元素   C.单质

导热B 【解析】 铁锅炒菜,利用了铁的导热性;食物富含铁,这里的“铁”是指铁元素,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上册6.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室温条件下,向盛有25mL水的烧杯里,分别加入1克食盐、1克淀粉,搅拌,可观察到________全部溶解,________基本不溶.这一现象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__有关.

食盐 淀粉溶质的种类 【解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室温下,100g水中可以溶解氯化钠35.9g,所以25ml水中可以溶解氯化钠8.975g,大于1g,所以可以观察到氯化钠全部溶解,而淀粉是有机物,在水中基本不溶解;在同一溶剂中,溶质不同,溶解度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