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用液态CO2扑灭图书馆火灾B. 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C. 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D. 用食盐水去除水垢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用液态CO2扑灭图书馆火灾,故A正确;

B、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锅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会将氧化物薄膜擦去对铝锅产生损伤,故B错误;

C、烧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与食盐水反应,不能用食盐水去除水垢,故D错误。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燃烧

B.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D.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化学式是C6H8O6,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请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维生素C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氢动力汽车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燃料”汽车,它是以氢气代替汽油、柴油等作为燃料的汽车。
将氢气制成氢燃料电池能为汽车提供电能,那么,氢气是怎样发电的呢?
燃料电池的运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池含有阴阳两个电极,分别充满电解液(如KOH溶液),而两个电极间由具有渗透性的薄膜构成。氢气由燃料电池的阳极进入,氧气(或空气)则由阴极进入燃料电池。经由催化剂(铂)的作用,使得阳极的氢分子分解成两个氢离子与两个电子,其中氢离子被氧吸引到薄膜的另一边,电子则经由外电路形成电流后,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氢离子、氧原子及电子,发生反应形成水分子,因此水是燃料电池唯一的排放物,不但完全无污染,也避免了传统电池充电耗时的问题。

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燃料可以来自于水的电解所产生的氢气及任何的碳氢化合物,例如天然气、甲醇(CH3OH)、乙醇、沼气等等。
除了可以杜绝空气污染之外,氢动力汽车还可以消除传统汽车所造成的噪音污染。启动点火,你会发现你并不会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而且氢动力汽车的动力性能表现也很棒,车速很快。
氢燃料电池车的优势毋庸置疑,劣势也是显而易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困扰氢燃料电池发展的诸如安全性、氢燃料的贮存技术等问题已经逐步攻克并不断完善,然而成本问题依然是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最大瓶颈。氢燃料电池的成本是普通汽油机的100倍,这个价格是市场所难以承受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
(2)氢气燃料电池车能实现交通“零排放”的原因是
(3)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燃料可以来自于水的电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KOH电解液的pH7(填“>”、“<”或“=”)。
(5)下列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燃料电池中的铂可以反复使用
B.利用天然气、甲醇、乙醇等可以得到氢气
C.氢燃料电池中能看到氢气燃烧的现象
D.阻碍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一个原因是成本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电池放电B. 食物变质C. 海水蒸馏D. 生铁炼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厨房中的下列用品加入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食盐B. 植物油C. 蔗糖D. 白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2)图A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一处明显错误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B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4)图C为已调节平衡的两个纸筒,向其中一个纸筒内倒入二氧化碳,该实验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食盐是白色的固体B. 味精难溶于水

C. 铁锅能导电D. 酒精能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发光、放热

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C.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不一定不能燃烧

D. 碱式碳酸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碱式碳酸铜由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