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某种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 | |
B. | 用玻璃棒蘸取硫酸滴在润湿pH试纸上,测定其pH | |
C. |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BaCl2、BaCO3的混合物 | |
D. | 用高温加热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碳粉 |
分析 A、根据碳酸盐、盐酸盐等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钡易溶于水,碳酸钡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向某种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也可能是有碳酸根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C、氯化钡易溶于水,碳酸钡难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D、氧化铜与碳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全国区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2017届九年级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填充题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防止钢铁锈蚀
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一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肯定有Na2CO3 | B. | 肯定有Ca(OH)2 | ||
C. | 肯定没有KMnO4和Na2SO4 | D. | 可能有K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