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茶叶中含锌、硒、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N2O3)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茶氨酸由碳、氧、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B. 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C. 茶氨酸中碳、氢的质量比为42:7

D. 茶叶中的锌、硒指单质,茶氨酸属于有机物

D 【解析】A、由茶氨酸的化学式可知,茶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正确;B、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适宜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正确;C、茶氨酸中碳、氢的质量=12×7:1×14=42:7,正确;D、茶叶中的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茶氨酸是含碳的有机物属于有机物,错误。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
 

对比结论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8分) (1)稀盐酸或稀硫酸 (1分) (2)氯离子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或氯离子促进反应的进行或铜盐溶液中酸根离子种类不同) (1分) (3)影响因素:①A ②B ③AC (每空1分) (4)证实氧化膜对反应的影响(是否破坏氧化膜) (1分) (5)在溶液中,铝比铜活泼,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某位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并对反应后固体剩余物进行回收、利用,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忽略水的损耗,写出计算过程)

4.8 14.9%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酸钾的质量,从而求出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即可。(1)根据质量守恒,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即制得氧气:15.5g-10.7g=4.8g;(3)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149 96 x 4.8g x=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聚沙成塔 B. 死灰复燃 C. 破釜沉舟 D. 滴水成冰

B 【解析】 试题A、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南充名校2018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联考理综模拟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在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B 【解析】A选项为在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的碱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B选项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没有加热时,不会有氧气产生;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不能变化为零;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宣恩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化学》下册77页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当遇到溶有CO2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 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 2NaHCO3

(3)碳酸氢盐都能溶于水,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呈中性

(提出猜想)(1)溶质有NaOH、Na2CO3;(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______试液(填酸碱指示剂)

溶液变红色

该溶液显碱性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_______生成

猜想(4)不成立

③取步骤②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1)和(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②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

A.4.26% B.5.38% C.3.43% D.10%

(反思应用)

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_________________。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NaHCO3 酚酞 白色沉淀(或白色固体) 不需要。理由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都显碱性 过滤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慢慢变澄清 【解析】【查阅资料】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提供的信息可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宣恩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

B.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

D.将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解析】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故A错误;B、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错误;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配成30℃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故C错误;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宣恩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

B. 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两种固体粉末(观察颜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C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A.银丝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也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弱,但不能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B.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黑色粉末,不能从颜色上区分,错误;C. CuO+COCu+CO2,将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除去一氧化碳,正确;D.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信阳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教材里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烧杯中的水可以提供热量及使烧杯里的白磷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