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将30 g A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 g
B.将3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C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升高温度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
D.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80g是错误的;将3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C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升高温度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升高温度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答 解:A、10℃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5g+50g=65g,80g是错误的,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将3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C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升高温度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升高温度可以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B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区分实验室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浓盐酸和浓硫酸打开瓶口闻气味分别涂在纸张上观察
B黄铜和18K黄金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空气中灼烧观察
C氯化钠与蔗糖连入电路观察是否导电品尝味道
D生石灰和熟石灰加水观察加水后分别加入酚酞试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将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D.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H2SO4═Na2SO4+H2O+CO2↑;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
完全反应,其操作是加入足量稀硫酸.
(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3)补充D装置连接一个和C装置完全相同的装置 (简要叙述).
(4)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
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排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C装置吸收.
(5)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98.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某同学采用滴加足量Ba(OH)2溶液,生成BaC03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BaCO3质量,最终测得纯碱纯度为104%,假设原碳酸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NaCl、NaHCO3.则可能的原因是B.(填字母.已知:NaHCO3+Ba(OH)2═BaCO3↓+NaOH+H2O)
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
C.样品中可能含有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以“铝、锌、铜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根据己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铝、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制定计划】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在实验中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收集证据】你认为实验初①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原因是(1)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实验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2)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解释与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有错误,其理由是(3)没有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稀硫酸的浓度不同;
【反思与评价】反思后甲同学对自己的实验进行了改正,其作法是(4)打磨金属片,把稀硫酸改为浓度相同;由此证明了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5)铝>锌>铜.
【表达与交流】我国的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请你提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措施(6)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②催化剂就是MnO2、③催化剂加快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④催化剂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A.①②③④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①D.只有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的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样品的纯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准确称取样品11.2g,向其中加入93.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产生气体4.4g,请回答下列问题:(结果精确到0.1%)
(1)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