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通过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HCl分子发生了运动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
D.
验证氧气支持燃烧

分析 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分析;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
C、根据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会产生明显的现象分析;
D、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 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可以验证分子的运动,故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C、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不会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不能验证浓硫酸遇水放热,故错误;
D、在冰水中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即使通入空气白磷不燃烧,因此不能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故错误;
故选项为:A.

点评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图,则铝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化学源于生活,“柴、米、油、盐”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你填空:
(1)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入洗洁精的水更易洗掉原因是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根据表格回答:部分酸、碱和盐在水中的溶解性(20℃)
阴离子
阳离子
OH-NO3-Cl-SO42-CO32-
H+溶、挥溶、挥溶、挥
Na+
Ca2+微溶微溶不溶
Ba2+不溶不溶
Cu2+不溶不溶
Zn2+不溶不溶
Fe3+不溶不溶
(1)Ba(OH)2的溶解性能溶,从上表中找出一种微溶性盐CaSO4(填化学式).
(2)Zn(NO32、Cu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现有 BaCl2、HNO3、CuSO4、FeCl3、Na2CO3五种物质,利用溶解性表判断,两两物质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4个,如果反应中产生白色沉淀,如何鉴别沉淀是碳酸钡还是硫酸钡,方法是往沉淀中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的为碳酸钡,
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BaCO3+2HCl=B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洗涤衣物适宜使用肥皂
B.二氧化锰可作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C.吸入甲醛或一氧化碳会危害人体健康
D.铝合金与钢铁相比具有密度大、易腐蚀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同学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
(1)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而放热,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O═Ca(OH)2
(2)破裂后瓶内试剂会吸收空气中CO2生成CaCO3.为测定其中CaCO3的质量分数,兴取小组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称取10.0g样品,加50.0g水溶解,搅拌、静置、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
实验2:称取10.0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①根据实验1称重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偏高,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会导致沉淀质量增加,结果偏高.
②若实验2中收集的气体为2.2g,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为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与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水与食盐水--过滤
C.氮气与氧气--燃着的木条D.氯酸钾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正确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过滤
D.
量取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混合物
B.PM2.5与形成灰霾天气无关
C.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改善空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