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化学与我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氖气  ②镁粉 ③金刚石  ④熟石灰 ⑤食醋 ⑥干冰 六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烹饪时用作酸性调味品的是⑤; 
(2)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④;
(3)常用作保护气的是①; 
(4)用来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②.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食醋在烹饪时用作酸性调味品,故填:⑤; 
(2)熟石灰具有碱性,可以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故填:④;
(3)氖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填:①; 
(4)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可以用来制作烟花和照明弹,故填:②.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使排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断增多,从而造成了空气污染.其中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NO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变化或说法中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氢作为燃料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氢气难溶于水D.食物腐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族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初中化学常见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1)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可能是Ca(OH)2或CaCl2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产生溶液变成红色现象.
结论:原溶液中的溶质是Ca(OH)2
得出正确结论之后,请用化学方程式表述溶液M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Ca(OH)2+Na2CO3═CaCO3↓+2NaOH.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学生甲猜想:NaOH和Na2CO3
学生乙猜想:NaOH和Ca(OH)2
学生丙猜想:NaOH.
【实验验证】甲同学针对自己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自己猜想不成立,学生丙的猜想正确
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结论及评价不正确,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先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继续探究】为了证明自己猜想正确,丙同学设计的简单实验操作是:
分别取两份滤液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总结交流】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总结出在证明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仅为生成的可溶物时,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反应物没有剩余.
同时,同学们意识到实验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试剂瓶的标签,在操作时要注意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最终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正确结论,并对“盐的化学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类别
    A空气、石灰石、干冰  混合物
    B氧气、蒸馏水、二氧化碳  氧化物
    C氮气、水银、黄铜  单质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碱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能会减慢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O2(填化学式)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鱼浮灵”样品的组成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鱼浮灵”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3.0>活性氧含量≥10.5%是合格品.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
(3)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避免产生误差.
(4)装置B的作用ab(填字母代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降至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两支试管中溶液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表是某时段黄山和合肥两地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统计表,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地方的首要污染物一定相同
B.上表时间点,合肥的空气质量比黄山好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D.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