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上述操作过程示意图中的错误有
 
处,其中A操作中错误的是
 

(2)B操作中实际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g.(说明:1g以下用游码)
(3)D操作应选用
 
的量筒(从10mL、50mL、100mL中选择).E操作的目的是
 

(4)若B的操作是正确的.下列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的是
 
(填序号)
①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E操作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④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和基本操作解答;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3)选择量筒时应该选择比所量取液体体积大且接近的量筒来完成,可以据此解答;
(4)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选择.
解答:解:(1)分析题中的操作可以知道,A中瓶塞正放,B应该是左物右码,而图中放反了;
(2)实际应该称取氯化钠质量:50g×15%=7.5g,如果左码右物称量时,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7g-0.5g=6.5g;
(3)选择量筒时应该选择比所量取液体体积大且接近的量筒来完成,该实验中应该量取的水的体积为:50g-7.5g=42.5g,所以应该选择50mL的量筒;E操作为搅拌,目的是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4)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可能是固体减少或者液体增加,分析选项可以知道:
A、C操作中有固体洒落,导致固体减少,故A正确;
B、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溶液中错误;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温度性,所以溶液洒出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故C错误;
D、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而导致溶液的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2;瓶塞正放;
(2)6.5;
(3)50;加速氯化钠溶解;
(4)A.
点评:配制溶液两种常见操作:固体溶质加水溶解,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液体加水稀释,配制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家用豆浆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编号,下同).
(2)属于单质的是
 

(3)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KClO3/g氧化物产生气体的体积(mL)耗时(s)
10.6671 800
20.60.2g 二氧化锰6736.5
30.6mg氧化铁6789.5
(1)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m=
 
g.
(2)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资料】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面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现分析
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全部变黑生成了铁
锥形瓶中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二氧化碳
(3)写出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实验反思】
(4)小华同学发现实验二(Ⅱ)中的实验装置有一个缺陷,改进的方法是
 

同时小华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小红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铁粉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颜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
磁性
与CO不反应反应反应反应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
(5)小红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
 

(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
1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2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水
C、氯化钠固体D、紫色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业生产上都要增强“低碳”意识.“碳捕捉技术”就是意识的一种体现.“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高温反应炉中产生的CO2可不进行处理
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下列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BaCl2溶液除去废水中的稀硫酸使其呈中性
B、用稀硫酸和NaOH区分NH4NO3、KNO3和K2CO3
C、用Ba(OH)2溶液区分MgCl2溶液和稀硫酸
D、用稀硫酸与Fe2O3反应制取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他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锌、铜和镁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目的】测定金属锌、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
步骤Ⅰ将锌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将锌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将锌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的试管中.
【实验记录】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见如表).
金属空气稀硫酸硝酸银溶液
×
××√(A)
(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的依据是
 

(2)记录表A处应填写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
【实验结论】金属锌、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1000个金原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个镁离子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文字所表示的符号或者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个水分子
 
,3个铁原子
 
,2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