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B.铜片和铁片──观察颜色
C.N2和CO2──燃着的木条D.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分析 A、根据白酒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即可解答;
B、根据铁片是银白色的,铜片是紫红色的金属分析;
C、根据N2和CO2的不支持燃烧、不会燃烧的性质,进行判断;
D、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白酒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A方法正确;
B、铁片是银白色的,铜片是紫红色的金属,颜色不同,可以鉴别,故B方法正确;
C、N2和CO2都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不会区别出N2和CO2;故C方法错误;
D、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无明显的现象,可以鉴别,故D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属于常见物质的鉴别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就能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铁架台.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收集装置C或D用E装置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迅速复燃,证明已收集满氧气.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
X的化学式为:H2O.
②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B(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是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现有如下仪器:玻璃棒、漏斗、1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量筒、胶头滴管、试管夹、铁架台、烧杯、药匙、酒精灯、托盘天平

(1)请你帮助该同学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烧杯、药匙、托盘天平、玻璃棒,还应有:100ml量筒、胶头滴管.
(2)配制主要步骤是:
①计算: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1.4g,水的体积是98.6mL(水的密度1g/cm3);②称量:称取硝酸钾1.4g,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取的水倒入盛硝酸钾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若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1.4%(填“大于”、“小于”、“等于”);
④装瓶:把得到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放到指定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向酒精灯内添加的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frac{2}{3}$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frac{1}{3}$
C.没说明药品的用量时应取最少量,即液体2-3mL,固体1药匙
D.取85mL液体,需要100mL量筒和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1g氧气反应能生成2g水
C.5g水蒸发得到5g水蒸气,这很好的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B.用氧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用稀有气体作电光源D.用氮气作生产化肥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铁钉在空气中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容易生锈;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可以除铁锈的是(  )
A.氢氧化钠B.熟石灰C.食盐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木材在空气中能燃烧
B.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C.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D.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