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正确的是(  )
①用碳酸钠制作发酵粉②氮气是制取硝酸和化肥的原料③用二氧化碳气体做制冷剂④用金刚石切割玻璃⑤稀有气体可以用于飞艇的填充气⑥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
分析:了解各物质的性质和作用,碳酸氢钠用于制作发酵粉;氮气是制取硝酸和化肥的原料;可做制冷剂的是干冰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金刚石可用于切割玻璃;稀有气体中的氦气可用于填充气球或飞艇;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的冶炼.
解答:解:①碳酸氢钠用于制作发酵粉,而不是碳酸钠,故错误;②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占空气体积的78%,是制取硝酸和化肥的原料,故正确;③干冰可做制冷剂是因为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的热,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④金刚石是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可用于切割玻璃,故正确;⑤稀有气体中的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多,而且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填充飞艇;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②④⑤⑥.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

课外阅读(17分)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小题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小题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分)
【小题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
【小题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4分)
【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