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有红色物质附着于铝片表面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沉淀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①和现象③中的红色物质均为Cu,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7,证实了甲的猜想。
(查阅资料)
①氯化亚铜(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
②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Cl-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CuCl。
已知CuCl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唯一褐色产物Cu(O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②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③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
④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步骤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固体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取Cu粉与15%CuCl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了实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2,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答案】除去表面的氧化铝
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将Cu与CuCl2溶液混合并加热 AlCl3
【解析】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铝。
(2)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uCl与氧气、水反应生成Cu(OH)Cl,方程式为:;
以上步骤③的实验方案是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步骤④的现象是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5)丙通过分析Al与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可知,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改进之处是将Cu与CuCl2溶液混合并加热。
(6)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AlCl3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存在化学变化,小辉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干燥的紫色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现象 | Ⅰ | Ⅱ | Ⅲ | Ⅳ |
紫色纸花变红 | 紫色纸花不变色 | 紫色纸花不变色 | _________ | |
分析 | ①实验(Ⅲ)验证了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Ⅰ)、(Ⅳ),可验证酸能使_________; ③实验(Ⅳ)验证了________; ④通过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在实验室里,用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排水法收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需要选择上图中的A、C、G、H、L、N、O和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的选择需要考虑所制备气体的性质、反应物状态和__________;
(4)若制取8.8gCO2,理论上需要__________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称得锥形瓶内的物质100.9g.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____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金刚石_______。
(2)三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
(4)有强烈氨味的固体铵态氮肥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将书本实验(图1)改为在球形管中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球形管中b、c处放置的是无色酚酞试液浸泡后晾干的滤纸条。
具体操作如下:
I.在球形管中放入各药品,连接仪器;
II.挤压c处胶头滴管,放置一段时间;
Ⅲ.挤压a处胶头滴管,放置一段时间。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有_____
①操作II时c处滤纸不变色,说明水不能够使酚酞变色
②操作Ⅲ时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b、c处滤纸条都变红
③图2实验能够说明空气不能够使酚酞变色
④从图1、图2实验可知是氨气分子使无色酚酞变色
⑤从图2实验得出结论是:氨气与与水能够发生反应
⑥图2实验中,如果在a处先装一些氧化钙,滤纸条变色的时间会缩短
⑦图2实验比图1实验具有环保、节省药品的优点
A.3个 B.4个C.5个D.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点燃的条件下甲物质与乙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丙物质和丁物质,它们的微观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 甲 | 乙 | 丙 | 丁 | |
微观示意图 | |||||
反应前质量/g | 68 | 100 | 1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x | y | z |
(1)由构成的物质中,
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下列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x+y+z=169 By+z=168 C(100-x):z=32:64 D(l00-x):(y-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水的操作有过滤、蒸馏、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___。新装修的房子中经常放入一些活性炭包,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2)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_______性。在厨房炒菜时,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使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字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__________。
(4)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长时间煎炸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醛,该物质在空气中可以完全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u、CuO、CuSO4
B.CO、CO2、H2CO3
C.CaCO3、CaO、Ca(OH)2
D.NaOH、Na2CO3、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