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或水泥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响声,并冒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碘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含有的碘、钙、铁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4)下图中,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中没有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宁夏银川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化学式中,若X代表某种元素,它只有一种化合价,则错误的一个化学式是( )
A.X2O 3 B.X2Cl3 C.X(NO3)3 D.X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A、C中充满氮气,B、D中充满氧气(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如图所示装置放入下列固体和液体进行实验,能观察到U型管内液面a上升的是
A.CaO与H2O B.NH4NO3与H2O
C.MnO2与H2O2 D.NaOH与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_____,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周口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1)进行实验前,先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________等份;
(2)该实验中要求红磷过量,你认为是否有道理?________(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等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 解释 | |
A |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 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
B |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 | 物质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D |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