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有一包白色粉末,由NH4Cl、Na2CO3、NaCl、CaCO3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收集到以下可能用到的相关资料
[资料1]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
阴离子OH-Cl-CO32-
阳离子
Ca2+
NH4+溶、挥
[资料2]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探究一:取样品溶于足量的水中,样品全部溶解,则白色粉末中一定无CaCO3
(3)探究二:[提出猜想]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猜想1:Na2CO3和NaCl
猜想2:NH4Cl和NaCl
猜想3:NH4Cl和Na2CO3
[实验验证](将下表中的①②③处填写完整)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相应的结论
取样,加入稀盐酸①有气泡产生猜想2不成立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猜想③,成立
[实验反思]某同学认真研究了探究过程,认为“探究二”只需要使用一种试剂,一步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这种试剂可能是Ca(OH)2(填化学式).

分析 我们在检验每一个猜想时,因为猜想①③中都含有碳酸钠,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来说明猜想②是否正确.同时我们对于探究二,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种即能检验出碳酸根也能检验出氨根离子的物质来进行.

解答 解:(2)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根据溶于水后能得溶液,我们可以确定一定不含碳酸钙.
(3)在检验猜想②是否正确时,可以根据猜想②中不含有碳酸钠而其它猜想中都含碳酸钠,所以我们加入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②不正确.我们在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时,虽由第一步骤已经验证了碳酸钠的存在.我们还要验证有氯化铵的存在.我们在检验氯化铵的存在时,应根据氨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共存.
故答案为:(2)CaCO3;(3)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相应的结论
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猜想2不成立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猜想③成立
[实验反思]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可以与钙离子结合产生沉淀,检验铵根离子用氢氧根离子,因此可以选择氢氧化钙;故填:Ca(OH)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检验,要学会氨根离子的检验,用一种碱与铵盐共热,然后在试管口处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有碱性气体冒出,则含有氨根离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变红,原因是氨分子不断运动到湿润的酚酞试纸上,溶于水显碱性,碱性溶液使酚酞变红.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浓氨水的水分,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2O=Ca(OH)2
(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防止试管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使氨气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密度:1.84g/cm3)的浓硫酸,欲将这种浓硫酸稀释为19.6%的稀硫酸184g,要这种浓硫酸体积为mL;
(2)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稀释后的硫酸溶液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10g黄铜粉末,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求:
①m的数值为0.12g
②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要有解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比分子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乙的溶解度是15g.
(2)某同学在t1℃时开始进行如图2实验,在烧杯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填编号).
(3)图2中,B、C两烧杯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B.丙、丁是氧化物
C.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1    D.D的化学式可能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图中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集气瓶.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分别是A、D(或F或G).
(3)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c进.(选“b”或“c”,下同),若用G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c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图示的物质转化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之间转化不能一步全部实现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铁、铝、铜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
(1)上述三种金属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Al,人类最晚大规模使用的是铝,原因是B(填序号).
A.铝的抗腐蚀性差       B.铝的金属活动性强          C.铝的价格便宜
(2)常温下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数据如下:
金属单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996127177.9
密度/(g•cm-38.922.707.147.8611.3
熔点/℃10836604191535328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2.5~32~2.92.54~51.5
分析以上数据,
①上表中,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铅,
②用金属铁制钉子而不用金属铝,原因是铁的硬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