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4.7g,连续四次加热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加热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13.111.59.99.9
(1)写出第一次实验后的固体中各成分的化学式
 

(2)实验结束后共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加热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说明在第一次中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进行解答;
(2)根据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加热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说明在第一次中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所以第一次实验后的固体中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以及催化剂二氧化锰;故填:KClO3、KCl、MnO2
(2)根据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实验结束后共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4.7g-9.9g=4.8g.故填:4.8.
点评:此题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差即反应所产生氧气的质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
①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待还原生成的铜完全冷却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铜   ⑤通入一氧化碳,并于整套装置的出口导管口处将验纯的一氧化碳点燃   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⑦装药品.
A、②⑦⑤④①③⑥?????????????
B、②⑦⑤④⑥①③
C、⑦②⑤④①③⑥?????????????
D、⑦②⑤④①⑥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为了将他们分开,有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中烧瓶中盛的是足量澄清石灰水,分液漏斗中盛的是稀盐酸.
①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让混合气体从导管口进入,所得纯净气体从导管c逸出(假设反应完全进行),此时逸出的气体是
 

 ②混合气体通入完毕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进入广口瓶,这时逸出的气体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期,人类解决水危机的方法是(  )
A、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B、用海水灌溉农田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海水淡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 验1234
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
生成CO2的质量/g1.763.524.4m
(1)表格中m的数值是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CO2、CO、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灼热氧化铜 (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则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
 
,可能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D、O2 中的“2”表示2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2O
B、2O2
C、O2
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