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现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鉴别(不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图1.青蒿素结构简式 图2.双氢青蒿素结构简式
(化学式:C15H22O5) (化学式:C15H24O5)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 (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 ② 分离提纯 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 。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 。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是 、 。
(2)实验室若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选用的一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选择的理由是 。
(3)在实验室里,可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SO2(在通风橱中进行)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收集好后,多余的SO2气体可用F装置来吸收,此时应把里面浓硫酸换成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林发现妈妈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馒头疏松多孔。他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她发现了如下表所示的三种商品,猜想妈妈使用的白色粉末是以下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猜想 | ① | ② | ③ |
商品 | 食用纯碱 | 食用小苏打 | 快速发酵粉 |
成分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碳酸氢钠、有机酸 |
用法 | 面粉加水揉和成面团,发酵后产生酸味,加入适量纯碱,反复揉和,加热即可制成松软的馒头。 | 面粉无需发酵,直接加入适量小苏打,加水调和,放入烤箱加热即可制成疏松多孔的糕点。 | 面粉与发酵粉按比例拌匀,放入适量温水揉和,放置一段时间,即可蒸、烘、烤制成疏松多孔的各种食品。 |
(1)纯碱的化学式是 ,它的水溶液的PH 。图表中的三种商品都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种气体,使做成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气体是 。
(2)方案一:据获得的信息,小林设计实验方案一,在实验室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温蒸馏水揉和,放置一段时间。 | 固体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 | 猜想3是错误的 |
②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滴加 ; ③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 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操作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
(3)老师提示小林②③得出的结论有不足之处,原因是 。经过查阅资料和老师的帮助小林改进实验方案,确认白色粉末的成分。
方案二: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比较
已知查阅资料碳酸氢钠4.2 g和碳酸钠5.3 g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都为Vml,如图三所示。图I是反应装置,图Ⅱ装置能测量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1)已知二氧化碳不溶于该油层,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
(2)数据与分析:根据图Ⅲ曲线,可得生成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的速度 (快或慢)
(3)小林参考已知的实验方案在图I锥形瓶中加入了5.3g的白色粉末(杂质等因素均忽略),分液漏斗加入已知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产生气体的体积 (大于、小于、等于)Vml,证明猜想②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1)上述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2)按年代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是 ;
(3)已知:①X+H2SO4 == XSO4+H2↑;②Y+2ZNO3 == 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 、(填K1或K2或K3,下同)关闭弹簧夹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
(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 丁装置中溶液 | 丙装置中溶液 |
pH | 6.50 | 5.60 |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水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等于”) 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 ;
【结论与反思】
(5)由实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