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花生油、盐、酱、玉米粉是厨房中的常用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的是( )

①花生油 ②食盐 ③面酱 ④玉米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D 【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大于100纳米不溶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是乳浊液。①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足量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②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③④面酱和玉米粉,与足量水混合后形成的是悬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CO2C +2MgO。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A.Mg B.CO2 C.MgO D.C

A 【解析】 试题分析:在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中,镁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镁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初三化学模拟测试卷(5)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B.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C. 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

C 【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故A错误;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溶液的质量应该逐渐的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C、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没有达到碳酸钙的分解温度,固体质量不变,然后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固体质量不变,故C正确;D、每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初三化学模拟测试卷(5)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加热铜丝表面变黑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聚氯乙烯在空气中灼烧有刺激性气味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 【解析】 试题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初三化学模拟测试卷(5) 题型:单选题

今年4月22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少开私家车多步行 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C 【解析】 试题分析:A、少开私家车多步行,可以减少汽油的燃烧,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正确,B、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一可以节约成分,二还可以保护环境,正确,C、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树木,破坏环境,使用塑料袋会导致白色污染,故不宜提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错误,D、太阳能、风能等,都属于绿色能源,故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 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专题复习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食醋除水垢 B. 用酒清洗试管内壁上的碘

C. 用盐酸除铁锈 D.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D 【解析】A、用醋酸去水垢是利用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的性质,错误;B、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碘能溶解于酒精的性质,错误;C、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错误;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 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专题复习练习 题型:单选题

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用肥皂液洗衣 D. 用沐浴露洗澡

A 【解析】A、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油污,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正确;B、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C、肥皂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D、沐浴露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 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柠檬汁的PH值,测量结果会偏大

D 【解析】A、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错误;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例如通过降温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错误;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D、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柠檬汁的PH值,测量结果会偏大,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

(1)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2)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解析】 试题分析: (1)给试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外壁要擦干,加热前要预热等。故答案为: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2)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会随气体流进入导管,使水槽里的水会变红;故填:试管口未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