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反应产物并探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①MgCO3和Mg(OH)2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MgCO3和Mg(OH)2均可跟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酚酞遇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酚酞遇碳酸钠溶液呈红色.
④CaCl2+Na2CO3═CaCO3↓+2NaCl
(1)提出假设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做出如下猜测: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氢气
实验Ⅲ①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悬浊液,过滤,洗涤干净沉淀,
之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只有白色沉淀产生③澄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2CO3(填化学式)
(3)为进一步确定实验I的产物,设计定量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MgCO3$\frac{\underline{\;\;△\;\;}}{\;}$MgO+CO2
Mg(OH)2$\frac{\underline{\;\;△\;\;}}{\;}$MgO+H2O
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①右图所示实验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B中碱石灰吸收,造成实验误差.
②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请分析数据并结合实验Ⅱ、Ⅲ、Ⅳ的结论,补全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Mg+4NaHCO3+2H2O═2MgCO3↓+Mg(OH)2↓+3H2↑+2Na2CO3

分析 (1)根据猜想可知,白色不溶物可能是氢氧化镁,可能是碳酸镁,也可能是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镁不溶于水,溶于酸,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3)①根据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取用B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在B装置的尾部连接一个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装置进行分析;
②根据B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然后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剩余的固体就是氢氧化镁的质量,然后结合前面的验证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依据猜想可知,白色不溶于可能是氢氧化镁,可能是碳酸镁,也可能是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化学式为: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
(2)碳酸镁不溶于水,溶于酸,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为氢气
实验Ⅲ①取实验I中少量的白色悬浊液,过滤,洗涤干净沉淀,之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白色不溶物含有MgCO3
实验Ⅳ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只有白色沉淀产生③澄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2CO3
(3)①B中碱石灰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取用B不能直接与空气接触,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在B装置的尾部连接一个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装置,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B中碱石灰吸收,造成实验误差;
②B中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就是8.8g,
设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x,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x                     8.8g
 $\frac{84}{x}$=$\frac{44}{8.8g}$
  x=16.8g
所以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2.6g-16.8g=5.8g;
所以碳酸钠和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frac{16.8g}{84g/mol}$:$\frac{5.8g}{58g/mol}$=0.2:0.1=2:1,
所以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钠、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Mg+4NaHCO3+2H2O═2MgCO3↓+Mg(OH)2↓+3H2↑+2Na2CO3
故答案为:(1)MgCO3和Mg(OH)2的混合物;
(2)①过滤,洗涤干净沉淀,之后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③Na2CO3
(3)①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B中碱石灰吸收,造成实验误差;
②3Mg+4NaHCO3+2H2O═2MgCO3↓+Mg(OH)2↓+3H2↑+2Na2CO3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全面,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确定物质的种类,关键在于知道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镁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氢气等知识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中根据现象不能判断是否漏气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石灰石逐渐减少,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2)铁架台在实验中的一般作用是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3)此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
(4)烧杯中导管口冒气泡是由于反应,装置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导管口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①写出仪器名称Ⅰ试管,Ⅱ锥形瓶.
②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装置C(填编号).
③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bac(填编号).
a.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
④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右图: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选填“甲”或“乙”);
⑤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由此可推知: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时,装置的组合应选用上图所示的(填代号)BE装置.
⑥世界首个模拟火星之旅“火星-500”全封闭试验,与2010年6月3日在俄罗斯启动,6名来自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国的志愿者将在模拟密封舱内生活520个日夜.看到相关报告后,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模拟“为志愿者在密封舱内生活设计供氧方案”活动.并设计了如下方案:(1)加热高锰酸钾;(2)电解水;(3)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你认为,最适合于在模拟密封舱内制氧气的方案是(填序号)(3);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加热和消耗能源,且能够将人呼吸出来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化学符号填空
(1)亚铁离子Fe2+  
(2)纯碱Na2CO3  
(3)2个氢氧根离子2OH-  
(4)乙醇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化学变化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A.元素的数目B.分子的种类和数目
C.原子的种类和数目D.物质的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核内质子数是11,则一个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2,钠原子与钠离子结构上的区别是④(填序号)(①质量不同 ②质子数不同 ③中子数不同 ④电子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含有相同元素.丁、戊也含有相同的元素且是氧化物.丙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丁在燃烧.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略去).

(1)请推断:丙可能是O2.(填化学式).
(2)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写出戊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