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废弃的金属镁、铁、铜制取重要化工原料MgSO4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 ;金属B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 (填序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答案】(1)Fe Cu(2)过滤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Mg+H2SO4 =MgSO4+H2↑(4)a
【解析】
试题分析:(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Fe;故两种金属包括Mg和Cu,根据金属的活动性,Mg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会,故金属B是 Cu
(2)操作a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故名称是过滤;在蒸发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步骤②是金属Mg与稀硫酸反应,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 + H2SO4 = MgSO4 + H2↑
(4)实验步骤②中试剂是除去Cu中的Mg,故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试剂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CuSO4+Mg=MgSO4+Cu,而氯化钠溶液不会反应,而硝酸银溶液与铜也会反应,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误食重金属盐,可服牛奶或鸡蛋清解毒
B. 车船表面喷涂油漆以防止生锈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直接品尝实验室药品的味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硫酸厂废水中含有少量硫酸,为达标排放,技术员小张对废水中硫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1)配制溶液:
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100g,需要NaOH固体 g,水 ml(水的密度为1g/cm3);
(2)检测分析:
取废水样品98g,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20g.(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2月30日,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4个人工合成新元素被确认发现了;2016年6月8日,IUPAC公布了新元素发现者提出的新元素的命名。时至今日元素周期表上的118种元素已经都被发现,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常常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上述表中是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2)从表中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每族元素的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由此我们猜想一下,第一纵行钠元素下面的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 D.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制法等知识。
⑴判断下列物质的类别,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酸④碱⑤盐
物质化学式 | HNO3 | CuSO4 |
物质类别 | ________ | ________ |
⑵按要求写化学符号:铝离子________;两个甲烷分子________。
⑶在下列横线上填写“>”、“<”、“=”。
①热稳定性:氯化钠________碳酸氢铵
②耐酸、耐碱性:棉纱线________腈纶。
⑷现有以下四种物质:A.硝酸钾B.熟石灰C.碘酒D.尼龙,根据下列要求用字母填空:
①能用作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②可用作钓鱼线的是________;
⑸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氢气__________;②自然界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