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反思、归纳与提升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通过反思与探索,同学们有了新的认识.请填写下文中横线上的空白.
【知识回顾】
(1)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迁移运用】硫酸钠溶液能导电,原因是硫酸钠溶于水:Na2SO4→2Na++S${{O}_{4}}^{2-}$.
【探索发现】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

(2)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提示: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3)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以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例,反应实质:2H++CO32-→H2O+CO2↑.
【总结规律】上述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成难以电离的物质,从而使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知识深化】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过程如图4所示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3CuSO4=Al2(SO43+3Cu,
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铝片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变化:铝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铝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原子.
【能力提升】
(1)参照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H++OH-→H2O,根据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完成该反应的实质:Ba2++S${{O}_{4}}^{2-}$=BaSO4
(2)已知稀硫酸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H+、S${{O}_{4}}^{2-}$,向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溶液导电能力会先减弱再增强,理由是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越来越少,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又会逐渐增多,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

分析 【迁移运用】根据硫酸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硫酸钠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探索发现】(1)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总结规律】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知识深化】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能力提升】(1)根据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了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以及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溶质离子数目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 解:【迁移运用】硫酸钠溶液能导电,原因是硫酸钠溶于水,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Na2SO4→2Na++SO42-
【探索发现】(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0,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04↓+2NaCl,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Ba2+和SO42-的数目减少;
(3)Na2CO3和HCl的实质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实质是:2H++CO32-→H2O+CO2↑;
【总结规律】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成难以电离的物质,从而使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知识深化】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Al+3CuSO4=Al2(SO43+3Cu,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铝片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的变化:铝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铝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原子;
【能力提升】(1)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所以Ba2++S${{O}_{4}}^{2-}$=BaSO4
(2)硫酸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H+、S${{O}_{4}}^{2-}$,向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溶液导电能力会先减弱再增强,理由是: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越来越少,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又会逐渐增多,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迁移运用】2Na++SO42-
【探索发现】(1)NaOH+HCl=NaCl+H20,复分解;
(2)BaCl2+Na2SO4=BaS04↓+2NaCl,Ba2+和SO42-
(3)H2O+CO2↑;
【总结规律】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成难以电离的物质,从而使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知识深化】Al+3CuSO4=Al2(SO43+3Cu,铝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铝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铜原子;
【能力提升】(1)Ba2++S${{O}_{4}}^{2-}$=BaSO4
(2)H+、S${{O}_{4}}^{2-}$,先减弱再增强,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越来越少,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又会逐渐增多,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强.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验设计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冰雪融化C.轮胎爆炸D.蜡烛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图所示装置,能否探究得出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如果能,瓶内应该装何种化学试剂?试剂装进后,又该怎样操作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8克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计算:
(1)锌的质量;
(2)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铁生锈属于缓慢反应
D.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所示,当无色气体A通入无色溶液B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则A、B的可能组合:
A为二氧化碳;B为澄清石灰石 (只需写一组物质)写出有关的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
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4P+5O2 $\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
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80.054.5126.0
【交流表达】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2% (结果精确到0.1%).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反思】
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等质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表示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的曲线是:a(填a或b),若有一种金属有剩余,则剩余的金属一定是Fe(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现有图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F三种仪器的名称:A、铁架台  B、试管  F、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装置编号为ABDEG,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  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熄灭酒精灯  ⑥收集气体  ⑦将导管移出水槽,
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⑥⑦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在实验中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原因是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3)若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催化剂)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