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流程图中的现象可知:加入稀盐酸有气体D生成,那么B中一定有碳酸钠,而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两物质不能共存,而且沉淀C和稀硫酸反应并没有气泡冒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没有氯化钙;根据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F和不溶性固体G,说明F中一定有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G是铜,那么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和铜,CuO和Cu(OH)2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有.
解答 解:由流程图中的现象可知:加入稀盐酸有气体D生成,那么B中一定有碳酸钠,而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两物质不能共存,而且沉淀C和稀硫酸反应并没有气泡冒出,说明原固体中一定没有氯化钙;根据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F和不溶性固体G,说明F中一定有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G是铜,那么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和铜,CuO和Cu(OH)2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有,因此:
(1)加入稀盐酸有气体D生成,那么B中一定有碳酸钠,气体D是二氧化碳.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G是铜,故答案为:CO2;Cu;
(2)根据推断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和铜,一定没有氯化钙,CuO和Cu(OH)2可能只有其中的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有;再就是无法确定氯化钠的存在,故答案为:Cu、Na2CO3;CaCl2;
(3)根据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F和不溶性固体G,说明F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故答案为:CuSO4、H2SO4;
(4)过程③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或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故答案为:CuO+H2SO4═CuSO4+H2O或Cu(OH)2+H2SO4═CuSO4+2H2O;
(5)滤液B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钠,要证明其存在,可以加硝酸将碳酸钠除去,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进行判断,所以答案为:可能存在的溶质是NaCl,取溶液B少许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待反应完全后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反之则无NaCl.
故答案为:
(1)CO2,Cu.(2)Cu、Na2CO3,CaCl2.(3)CuSO4、H2SO4.
(4)CuO+H2SO4═CuSO4+H2O或Cu(OH)2+H2SO4═CuSO4+2H2O.
(5)可能存在的溶质是NaCl,取溶液B少许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待反应完全后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反之则无NaCl
点评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 |
B. | 室内起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 |
C. | 有烟雾的地方,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 |
D. | 烟雾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 |
B. | 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 |
C. | 农作物秸秆多翻土还田,不露天焚烧 | |
D. | 居民多用天然气,少用煤作燃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NaCl溶液 | Na2SO4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稀盐酸 | 无明显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现象Ⅰ |
加入B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白色沉淀 |
加入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略呈浑浊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序号 | 加入试剂及操作 | 没有使用的暖袋 | 失效后的暖袋 |
I | 加入足量水观察 |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
Ⅱ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 无变化 | 无变化 |
Ⅲ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变化 | 无变化 |
Ⅳ |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Ⅴ |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液体 | 胃液 | 胆汁 | 胰液 | 血浆 |
pH | 0.9-1.5 | 7.1-7.3 | 7.5-8.0 | 7.35-7.45 |
A. | 胃液 | B. | 胆汁 | C. | 胰液 | D. | 血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