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加入溶剂种类 | 水 | 酒精 | 水 | 水 | 水 |
加入溶剂质量 | 20g | 20g | 10g | 10g | 10g |
加入固体种类 | 硝酸钾 | 硝酸钾 | 硝酸钾 | 食盐 | 硝酸钾 |
加入固体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溶解固体质量 | 6.2g | 0g | 3.1g | 3.6g | 10g |
分析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缺失的数据;通过比较表格中各个因素,去除相同因素,不同的因素即为第一组实验探究的内容,可以据此完成解答;通过对表格中实验设计的几组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本实验所探究的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即根据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来分析并完成解答;比较第二组数据结合题给的信息可以完成该题的解答,其中注意在本实验中烧杯和水的质量不变,变化的是硝酸钾的质量,从而可以求出m1和m2的差;结合分析及表格中的数据来完成解答,溶解度的定义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进行分析判断,注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为: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条件下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解答 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2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6.2gA,故10g水中最多溶解的A的质量为3.1g,故填:3.1;
(2)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根据题干可以知道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而第二组只有溶质的种类不同,从而溶解的质量不同,所以第二组研究的是溶质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的,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温度也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剂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该实验研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物质的种类;故填:溶剂种类;①②④;
(3)根据第二组实验可以看出,20℃时固体硝酸钾的溶解性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填:>;
(4)A、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B的质量是3.6g,故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为36g,错误;
B、20℃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frac{3.1g}{3.1g+10g}$×100%,不是31%,错误;
C、第三组实验中,80℃时A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温度性,所以在任意的相同温度下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一定相等,也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物质的溶解性知识的探究,主要是对实验对比的表格进行分析整理能力的考查,抓住变化的条件是解决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熟石灰、消石灰、CaO | B. | 铁锈、氢氧化铁、Fe(OH)3 | ||
C. | 生石灰、石灰石、CaCO3 | D. | 烧碱、苛性钠、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 |
B. | 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 |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 |
D.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化学式都是由化合价得出来的 | |
B. |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 |
C. | 硝酸铵(NH4NO3)中氮既显-3价,又显+5价 | |
D. |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把试纸浸在待测液中 | |
B. | 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 |
C. |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 |
D. | 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