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整个锂原子
 
(填“显”或者“不显”)电性;
②画出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①根据原子的不显电性解答;
②根据锂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情况结合所学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即可.
解答:解:①在原子中质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②根据锂核外电子层排布可知,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①不显;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完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请你帮他分析导致试管破裂有哪些原因?(至少答三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硫酸铜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出80g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这瓶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请你为该瓶溶液制作一张标签.(填入图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石灰石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1)以石灰石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石灰,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食品厂某批次包装完整、粉状的生石灰成分进行质量检测.
【提出问题】该批次的生石灰成分及含量是否与标签相符?(标签如图1所示)
【猜想与假设】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和杂质    B: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和杂质   C:全部是
 
和杂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第一步操作: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第二步操作: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
 
(填A、B或C)相同.
【定量测定】如图2,称取10克该批次的生石灰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向其中缓慢加稀盐酸,直至无气泡产生,电子天平读数变小0.88克,将锥形瓶中残留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质量为0.2克.
【问题讨论】由于生石灰与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水蒸气随CO2一起从导管口逸出,这一因素使测得的生石灰的最终含量将
 
(选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反应生成的CO2也会代替原有的空气残留在锥形瓶中,这一因素对测定结果也有影响.
(2)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的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且过滤后所得废液20克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3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中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固体时,应选用的仪器
 

(2)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开:
 

(2)氢气和液氢的化学性质相同:
 

(3)水银温度计能测量温度:
 

(4)金刚石的硬度较大,而石墨较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可作气体肥料,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可作复合肥料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的密码,胞嘧啶(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
(1)胞嘧啶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胞嘧啶的化学式量是
 

(3)多少g胞嘧啶中含32g氧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对烈士公园年嘉湖湖底淤泥的调查实验表明,底层淤泥中的铅、镍、铬、锌等重金属的含量超过了长沙市的土壤的重金属的含量,这里提到的铅、镍、铬、锌是指(  )
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