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能说明二者确实发生反应的现象,并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2)某同学对上述实验设计产生了质疑.请简述他质疑的依据,并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反应.
(1)塑料瓶变瘪,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压减小,塑料瓶就变瘪了;(2)依据:CO2能溶于水;设计实验:向滴加过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则说明二者肯定发生了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压减小,塑料瓶就变瘪了;(2)二氧化碳不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还能溶于水后,也能使瓶内压强减少,外界大气压作用把塑料瓶压瘪.要验证二氧化碳肯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检验瓶内的生成物是否是碳酸盐,可用盐酸检验;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FeCl3、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课 外 实 验 | ||||
实验 结论 | 说明蜡烛 含有炭黑 | 说明有些花的色素 可做酸碱指示剂 | 说明小苏打和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说明组成蛋壳的物质 里含有碳酸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下图所示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A.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为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备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收集氧气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写一种即可)。
(2)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将锥形瓶中生成的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实验方案中,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
B.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不断滴入稀盐酸 |
C.用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pH,再滴加稀盐酸,pH逐渐降低,最终小于7 |
D.向装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