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B.用氧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用稀有气体作电光源D.用氮气作生产化肥的原料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解答.B、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分析;C、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解答;D、根据氮气的组成判断.

解答 解:A、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
B、氧气化学性质不稳定,不能做保护气,故B错误;
C、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故C正确;
D、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故氮气可作制化肥的原料,故D正确.
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进一步加深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许多场所或产品的外包装常有一些标志,下列各图标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属于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研究表明: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它可以从忍冬科植物中提取,化学式为C16H18O9.请问:
(1)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2)一个绿原酸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B.铜片和铁片──观察颜色
C.N2和CO2──燃着的木条D.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根据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
(2)实验室欲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氧气不宜选用装置E(填装置编号)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理由是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5)制取气体时,选择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水溶性与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依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推测中,合理的是(  )
A.C2O3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能够引起温室效应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小军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
(1)图中一处明显错误的操作是③(填序号),改正操作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⑤③④②①.
(2)图①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3)配制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6g,需要水的体积是44mL,
应选择50(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①③(多选)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frac{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不能燃烧 的化学性质(只填一点即可).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frac{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写一点即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操作更简单,结果更准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