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Ca(OH)2+2HCl═CaCl2+2H2O;氯化钙

试题分析: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物已经没有了,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要从生成物中找,是氯化钙.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先找生成物,再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12年9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这里的“低碳”主要指(  )
A.煤炭B.木炭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D烧杯中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      ;写出C处发生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加入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 I盛有空气,集气瓶 II盛有人体
呼出的气体),振荡后,集气瓶 I中无变化,集气瓶 II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B.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C.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按要求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①石墨②纯碱③熟石灰④酚醛塑料⑤棉花⑥油脂
(1)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3)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是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碳”是指(  )
A.煤B.石油C.天然气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问题做如下讨论。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它可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常采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真的就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吗?
资料一:文献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于1体积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约7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是1天时间,则1体积水大约只能溶解1/3体积左右的二氧化碳。
资料二:对任何气体的收集,凡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最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被集气体的纯度。
资料三: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1)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达到最优化,你是否还有更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B.实验室逸出的CO2增多
C.森林面积锐减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已知下面实验事实: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以上事实证明了                          ,请再简述三个能说明同样结论的实验事实或生活实例: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