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双滦区模拟)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
A
A
(填字母)制的.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
便于使用外焰加热
便于使用外焰加热

(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一样
C
C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4)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5)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C
C
.(填字母).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6)郊外通常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将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进行防锈,你依据的原理是:
使金属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开(答案合理即可)
使金属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开(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金属导热性好、不易破碎;陶瓷导热性不好、易破碎分析.
(2)根据外焰温度高加热时用外焰加热分析.、
(3)根据馒头中含有淀粉,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中含有蛋白质,鸡蛋、牛奶和兔肉中都富含蛋白质,黄瓜中含有维生素分析.
(4)根据燃烧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旺分析.
(5)根据蚊虫能分泌蚁酸,使用碱性物质能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减轻疼痛和肥皂水呈碱性,食盐水呈中性,醋酸呈酸性分析.
(6)根据涂油后使铁与空气和水分隔绝和铁与空气、水同时接触才会生锈分析.
解答:解:(1)金属导热性好、不易破碎;陶瓷导热性不好、易破碎,故答案:A  
(2)外焰温度高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故答案:便于使用外焰加热  
(3)馒头中含有淀粉,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中含有蛋白质,鸡蛋、牛奶和兔肉中都富含蛋白质,黄瓜中含有维生素,故答案:C  
(4)燃烧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旺,故答案: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
(5)蚊虫能分泌蚁酸,使用碱性物质能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减轻疼痛;肥皂水呈碱性,食盐水呈中性,醋酸呈酸性,所以选择肥皂水.故答案:C.
(6)涂油后使铁与空气和水分隔绝和铁与空气、水同时接触才会生锈,故答案:使金属铁与空气和水隔绝开(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材料问题、基本操作、人体与健康、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铁的锈蚀和防护相关知识,侧重基础知识的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双滦区模拟)小明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双滦区模拟)科学知识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双滦区模拟)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双滦区模拟)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2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
饱和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观察上述表格,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是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饱和硝酸钾溶液.若将适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
AC
AC

A.冰        B.氧化钙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4)下列关于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BC

A.溶质质量最多为110g
B.溶质质量一定比溶剂多
C.一定比40℃硝酸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双滦区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白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①只有碳酸钙;②只有碳酸钠;③只有氢氧化钠;④是碳酸钠、碳酸钙的混合物;⑤是碳酸钙、氢氧化钠的混合物;⑥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探究思路】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钙,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
【查阅资料】
1、碳酸钠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  2.CaCl2、Ca(NO32、BaCl2等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水,振荡.结果白色粉末全部溶解,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①④⑤
①④⑤
(填猜想中的序号).
(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后再滴加2~3滴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溶液变成红色.乙同学认为只有猜想③正确,可是丙同学却不是这样认为,他的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

(3)丁同学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结果有气泡产生,于是丁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③,试写出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交流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②正确,有的同学认为猜想⑥正确,各执一词.于是小明同学想出一种方法:在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
氯化钡
氯化钡
溶液,然后再滴入
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根据看到的
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
先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看到上层清液变红
的现象,从而得出猜想⑥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
戊同学指出: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手段,但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如果小明同学加入的试剂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你认为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准确验证猜想⑥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