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B中固体质量(g) | 6.66 | 5.20 | 4.80 | 4.80 |
分析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和装置C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烧碱有吸水性和潮解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根据表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②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固体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完全后,仅撤走酒精喷灯,会使装置内的压强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③根据没有表中数据的变化,不能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完全分解,对后面的判断也会产生影响等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然后依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可知,Cu2(OH)2CO3═2CuO+H2O+CO2↑,该反应是实验室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需要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所以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A烧碱固体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可以认为碱式碳酸铜完全分解,t2,t3时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所以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是红色固体,所以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完全后,仅撤走酒精喷灯,会使试管内的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降低,澄清石灰水会倒流入试管内,造成试管炸裂,所以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通过步骤③中的数据比较,可以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分解完全,如果没有分解完全,在后面的加热过程中,碱式碳酸铜会生成二氧化碳,对氧化铜和木炭的还原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故答案为:①H2O,无水硫酸铜,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各个步骤和反应的作用,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H2SO4 | HCl |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
B | H2气体 | 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C | NaCl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稀硫酸至不在产生气泡 |
D | CO气体 | CO2气体 | 通过灼热的Fe2O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 ![]() |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 |
B. | 反应物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 | |
C. | 甲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 |
D. | 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 |
B. | ![]()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
C. | ![]() 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 |
D. | ![]()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