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0T1T2T3
B中固体质量(g)6.665.204.804.80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X+CO2↑X是H2O.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分析: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分析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反应原理和装置C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烧碱有吸水性和潮解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根据表中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②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固体进行分析,根据反应完全后,仅撤走酒精喷灯,会使装置内的压强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③根据没有表中数据的变化,不能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完全分解,对后面的判断也会产生影响等进行分析.

解答 解: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然后依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可知,Cu2(OH)2CO3═2CuO+H2O+CO2↑,该反应是实验室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检验水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需要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所以C中试剂是无水硫酸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对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A烧碱固体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可以认为碱式碳酸铜完全分解,t2,t3时固体质量不再改变,所以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氧化铜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是红色固体,所以E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反应完全后,仅撤走酒精喷灯,会使试管内的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降低,澄清石灰水会倒流入试管内,造成试管炸裂,所以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通过步骤③中的数据比较,可以判断碱式碳酸铜是否分解完全,如果没有分解完全,在后面的加热过程中,碱式碳酸铜会生成二氧化碳,对氧化铜和木炭的还原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故答案为:①H2O,无水硫酸铜,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F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
③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因为可能有①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②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干扰对炭粉还原氧化铜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各个步骤和反应的作用,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以下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B.吸附C.升华D.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H2SO4HCl加入AgNO3溶液,过滤
B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NaCl溶液Na2CO3溶液加入稀硫酸至不在产生气泡
DCO气体CO2气体通过灼热的Fe2O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四.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氧化物
B.反应物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
C.甲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
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D.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2)用内壁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①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疏松的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反应.
②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③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猜想成立,发生的反应是CO+CuO$\frac{\underline{\;\;△\;\;}}{\;}$Cu+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
【拓展应用】由本实验小明联想到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充分燃烧会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加热某黑色粉末混合物后有红棕色的铜生成,兴趣小组认为该混合物是碳和氧化铜,加热一会后,下课了,兴趣小组把剩余的黑色粉末撒下来,小明说该剩余的黑色粉末全部是氧化铜,小张不同意,他说黑色粉末是碳粉;小李说你们二个说的都有可能,但还出现是氧化铜与碳粉的可能.他们三个找到你,要你帮他们设计一个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如果黑色粉末全部溶解小明假设是对的;
如果溶液未变成蓝色小张假设是对的;
如果黑色粉末有剩余,溶液变成了蓝色小李假设是对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用化学符号表示:铵根离子NH4+;碳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H2$\stackrel{+4}{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