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实验室在搬迁时,不慎把三瓶无色溶液的标签损坏了,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盐酸、B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甲、乙、丙三位学生各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都取得了成功。 ( 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请你写出下表中三位学生所用试剂的名称:
鉴 别 方 法 | 试 剂 名 称 | |
甲 乙 丙 | 一种指示剂 | _____ |
一种酸溶液 | _____ | |
一种钾盐溶液 | _____ |
(2)丁学生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即可鉴别,请你简要叙述他的鉴别过程(一种方法即可):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和
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 金属钠和铝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D. 金刚石、石墨和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1)开采岩盐。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硫酸钠等物质,构成硫酸钠的阴离子是_____ (填符号)。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熬制井盐。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表。 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配制某氯化钠溶液需 85mL 水,应选用量筒的规格为_____mL。
物质 | 每 100g 海水所含质量(g) |
水 | 96.5 |
氯化钠 | 2.7 |
硫酸钠 | 0.2 |
…… | …… |
(4)松花蛋的制作过程也需用氯化钠,还有生石灰、纯碱等,制作料泥时将上述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即可。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料泥是_____物,料泥中的“纯碱”是_____(填物质的名称) 的俗称;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它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过程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
A. NaCl固体 B. NaOH溶液 C. 蔗糖溶液 D. 酒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B是常用于光合作用和灭火的气体,D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且D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反应①②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反应④⑤⑥中,一个有沉淀生成,另一个有气体生成,还有一个没有明显现象.B与E不含相同元素,D与F只含一种相同元素.
(1)A的化学式为_____,E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 Y一定是稀盐酸
C. N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 X、Y、M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相符的是( )
A.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B. 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二氧化碳 干冰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朝宗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CO(NH2)2 B. KNO3 C. K2SO4 D. Ca3(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