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根据实验要求,分析作答.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若用装置B来制备气体,指出其中的错误: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到锥形瓶的底部.
②H2、O2、CO2是初中常见的三种气体,实验室可选用装置B来制备的气体有H2、O2、CO2(填化学式),若制备的气体既可用装置C来收集,又可用装置D来收集,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③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2H2O+CaCl2.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A(选填字母),收集氨气只能用装置D,据此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2)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取一定量的葡萄糖与氧气反应,并通过测定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葡萄糖中元素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其中CuO的作用是防止反应不完全生成CO,NaOH固体、CaCl2固体、碱石灰都是常用的干燥剂.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如图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A→C→B→D(填字母).
②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如下:
装置反应前装置的质量/g反应后装置的质量/g
BMN
Cmn
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是n-mg.(用M、N或m、n表示)
③若实验不连接装置D,则测得的CO2质量偏大,原因是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 (1)①根据用装置B来制备气体时需要的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②根据H2、O2、CO2制取的装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③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据此解答.
(2)①通过测定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葡萄糖中元素的组成,先吸收水,后吸收二氧化碳;
②C装置的质量增加是水的质量;
③装置D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被装置C吸收,使测定结果偏高.

解答 解:(1)①长颈漏斗的末端未伸到锥形瓶的底部,会导致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B装置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H2、O2、CO2都可以用B装置制取,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③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2)①通过测定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葡萄糖中元素的组成,由于NaOH固体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先用CaCl2固体吸收水,后用NaOH固体吸收二氧化碳;
②C装置的质量增加是水的质量,所以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是n-m;
③装置D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被装置C吸收,若实验不连接装置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被装置C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到锥形瓶的底部;
②H2、O2、CO2; Zn+H2SO4═ZnSO4+H2↑;
③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2H2O+CaCl2;A; 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2)①CB;  
②n-m;
③装置B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成分的鉴定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各种装置的作用和物质的性质细心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向20g碳酸钙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20g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80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图示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下列五种溶液:①NaOH溶液、②Ba(OH)2溶液、③Na2SO4溶液、④稀硝酸、⑤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
(1)指出其中属于碱溶液的是①②(选填序号);
(2)若要配置100克5%的硫酸钠溶液,需要往20%的硫酸钠溶液中加水多少克?75g.
(3)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C(选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E(选填字母).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2)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抗胃酸药复方氢氧化镁片剂铝碳酸镁片
有效成分Mg(OH)2AlMg(OH)3CO3
构成微粒Mg2+、OH-Al3+、Mg2+、OH-、CO32-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①Mg(OH)2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OH-(填微粒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
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OH-;、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在钙原子中,其核外电子数为20;
(2)图D中,x=8;
(3)A元素与钙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aF2
(4)上述示意图中,一共出现了4种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02B.两个钠离子:2Na+1
C.两个氮原子:N2D.硝酸锌:Zn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某同学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时的部分实验.实验开始时B、D中都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而A、C中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D中实验现象为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3)实验开始时C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有保护膜,没有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准确称取100g样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在不同反应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大理石高温加热的反应方程式是: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杂质不反应):
反应时间/min0591215
剩余固体质量/g10091.273.664.864.8
(1)100g大理石样品完全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是35.2g.
(2)100g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二】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如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3)【实验小组根据实验二】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30g.经检查无计算原理及数字运算错误.请判断【实验二】的测定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要指出错误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