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项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Ⅰ是加热固体的装置,指出其中的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
(2)写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所选择的发生装置为Ⅱ(填装置序号).
(4)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用装置Ⅳ,又能用装置Ⅴ收集的气体有H2(填化学式),用装置Ⅲ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 (填“a”或“b”) 端进入.

分析 【分析】(1)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时,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4)既能用装置Ⅳ,又能用装置Ⅴ收集的气体应该是: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解答 解:(1)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时,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而装置中的试管口向上倾斜,是错误的.
故填:试管口向上倾斜.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其中的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做催化剂,能够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故填: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装Ⅱ置作为发生装置.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Ⅱ.
(4)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既能用装置Ⅳ,又能用装置Ⅴ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是H2
用装置Ⅲ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从a 端进入.
故填:H2;a.

点评 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氢气常用于探空气球,依据的性质是(  )
A.难溶于水B.具有还原性C.具有可燃性D.密度比空气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ClO2的名称为二氧化氯;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2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化学反应A+B=C+D中,20克和4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克C,若反应生成20克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  )
A.4克B.8克C.12克D.16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多少克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与24.5克氯酸钾加热完全分解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B.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C.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水体污染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能生成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固体氧化铜.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猜想另外两种化合物各是什么物质,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之一是BD;
(3)写出用装置A做制取O2的发生装置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种即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探究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时,不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干扰实验;
(5)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添加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某学习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一定量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本实验的影响.)

(1)若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填写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2)甲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
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则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盐酸的体积为9.8mL.
(3)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2NaOH+MgCl2═Mg(OH)2↓+2NaCl.
乙同学按如图2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已经过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镁,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