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以及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可生成氨气,因此需要加热;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变红色,因为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无色变红色.
解答 解:(1)a是长颈漏斗,b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以选用装置C或E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装置C来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因为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导致制取的CO2气体不纯;故填:AC或AE;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C;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稀盐酸与铁反应,导致制取的CO2气体不纯;
(3)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可生成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所以选择装置A来制取;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变红色,因为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能使无色变红色;故填:A;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H2O+2NH3↑;溶液变红.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氨水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 | |
B. | 将铝片加入到盛有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固体减少至消失,放热 | |
C. | 将生石灰放入水中:放热,水沸腾 | |
D.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木柴燃烧时,把木柴架空 | B. | 油锅着火时,用水灭火 | ||
C. | 用铅笔芯粉末打开生锈的锁头 | D. | 用过的菜刀涂食用油防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设计 | ||||
实验 目的 | 用小木条探究蜡烛三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 二氧化碳生成 |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 验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氧化铜 | 若生成蓝色沉淀 | 则酸、碱没有发生反应 |
若生成蓝色溶液 | 则酸、碱发生了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有间隔 |
B |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 |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
D |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能否进行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禁止焚露天烧垃圾 | |
B. | 增大绿化面积,植树造林 | |
C. | 调整工业结构、能源结构、控制污染源 | |
D. | 只要带口罩,就不怕雾霾天气对人体产生伤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