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纯碱
 
,食盐
 
,这
两种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类别).
(2)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有
少量食盐杂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
 
的方法.
(3)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解;②
 
;③
 
;④洗涤晾于.
(4)完成(3)中①~③操作的必备的实验仪器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纯碱晶体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3)根据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步骤分析填空;
(4)根据操作过程和步骤和仪器的用途选择仪器.
解答:解:(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Cl;这两种物质均属于盐.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纯碱晶体的溶解度随文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可以配成较高温度时的纯碱晶体的饱和溶液,然后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析出来的晶体就是较纯的纯碱晶体;
(3)在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时,先加热溶解配成较高温度时纯碱晶体的饱和溶液,再冷却,使纯碱晶体析出,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就得到较纯净的纯碱晶体.
(4)根据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的操作过程和步骤应用到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酒精灯 等.
故答案为:(1)Na2CO3、NaCl、盐; (2)冷却纯碱的热饱和溶液; (3)结晶、过滤;  (4)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
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一氧化碳
 

(2)二氧化锰
 

(3)三氧化二铝
 

(4)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猪哥亮”同学取粉末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检验:

(1)通过步骤②可知,粉末中一定不含
 
;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3)步骤④中可用
 
代替酚酞,现象是
 

(4)该白色粉末的成分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塌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①CO2、②CH3COOH、③CaO、④NaCl、⑤Na2CO3、⑥C2H5OH、⑦SO2
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俗称纯碱的是
 

(2)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3)属于首要空气污染物之一的是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是
 

(5)食醋中含有的是
 

(6)国酒茅台中含有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硬度小
D、寻找金属的代用品保护金属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X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Y>X>Z
B、Y>Z>X
C、X>Z>Y
D、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AgB、Fe
C、NaOH溶液D、HC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一氧化碳燃烧的现象: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
 

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
 

主要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如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眼睛里不小心溅进氢氧化钠溶液,可立即用水冲洗
C、误食重金属盐,可立即喝水解毒
D、厨房中因煤气出现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